是從夏至后的第一個庚日算起的。那天為入暑,十天為一暑,共三暑。依次稱為初暑、中暑、和末暑。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jié)”、“夏至節(jié)”。古人說:“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太陽運行至黃經(jīng)90°時為夏至交節(jié)點,一般在公歷6月21 ~ 22日交節(jié)。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且緯度越高白晝越長。對于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qū)來說,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
夏至既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也是古時民間“四時八節(jié)”中的一個節(jié)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類的根本,祭祖是一種傳承孝道的習俗。此外,民間還有夏至“消夏避伏”、“清補”等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