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有一個中心,即恩格斯所說的“整本書都是以剩余價值為中心的”。剩余價值理論是貫穿全書的一條主線,全書的體系結構圍繞著主線展開。
《資本論》全書共分四卷。
第一卷《資本的生產過程》。主要闡明在資本主義的直接生產過程中,剩余價值是怎樣被生產出來的。
第二卷《資本的流通過程》。主要闡述通過流通怎樣為剩余價值的生產準備條件,以及在生產完成之后怎樣實現剩余價值。
第三卷《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第三卷不僅考察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的統一,而且考察了資本運動過程中所呈現的各種具體形式,如產業資本、商業資本、借貸資本、銀行資本等。馬克思通過對資本運動的各種具體形式的分析,闡明了剩余價值怎樣在資本主義各個剝削集團之間進行分配。
第四卷《剩余價值理論》。圍繞剩余價值理論這個中心,對資產階級各派經濟學說進行了系統的分析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