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吃什么面食 夏至各地面食大匯總
1、涼面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開始大吃生菜、涼面了,吃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有效的幫助降火開胃,促進食欲,但是又不至于會因為過于寒涼而損害身體健康。因此每逢夏至將近的時候,涼面等食物就開始大賣了。
2、熱面
還有人愛在酷熱的夏天吃熱面,那叫“鍋挑兒”,據說有“辟惡”之意,吃熱面是為驅除邪惡,多出汗以祛除人體內滯留的潮氣和暑氣。
4、過水面
山東各地在夏至的這一天里是要吃涼面條的,也就是過水面,用麥秸編一個精致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的往嘴里撈面吃,對于小孩子來說已經不只是吃飯了,更是一種游戲,充滿了樂趣。
5、炸醬面
炸醬面由菜碼、炸醬拌面條而成。將黃瓜、香椿、豆芽、青豆、黃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碼備用。然后做炸醬,將肉丁及蔥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黃豆制作的黃醬或甜面醬炸炒,即成炸醬。
面條煮熟后,撈出,澆上炸醬,拌以菜碼,即成炸醬面。也可根據自己的口味加辣椒,醋等調味品。這樣會更加符合自己的口味。
6、燒羊肉面
老北京的夏天還有一種面,也非常特別,叫燒羊肉面。燒羊肉是北京非常有名的小吃,香脆酥口,鹵味濃郁,但好多人在買燒羊肉的同時,還會跟柜上要一大碗燒羊肉的鹵湯回家去拌面條吃。
那鹵湯既有羊肉的香,又兼具各味佐料的濃烈,再就上點黃瓜、新蒜,跟面條一起,按梁實秋先生的話說,“美不可言”。當年白魁的燒羊肉最有名,旁邊灶溫的一窩絲面也跟著火了好幾十年,成為一對最佳拍檔。不過這燒羊肉在家不好弄,就得外面做的香,就得到外頭吃,吃著燒羊肉下酒,最后再拿面條一收尾,還是梁先生那句話,美不可言?。?/p>
夏至吃面的寓意:
1、嘗新之意
古書《二十四節氣解》說:“陽極之至,陰氣始生。日北至,日長之至,影短至,故曰‘夏至’?!壁w之珩說,我國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夏至食面,一般指的是面條。南方的面條品種多。如陽春面、干湯、菜熬面、肉絲面、油渣面、三鮮面、片兒川、肉絲炒面、過橋面及夏季的麻油涼拌面等許多品種。北方則主要是打鹵面和炸醬面。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食面也有嘗新的意思。
2、先民們愛在酷熱的夏天吃熱面,除了愛好,據說還有“避惡”之意,古人認為農歷五月是惡月,有吃熱面是為驅除邪惡之說,即用多出汗方法以祛除人體內滯留的潮氣和暑氣。有些人夏天時愛吃涼面祛暑,唐代大詩人杜甫就最愛吃槐葉冷淘面,還曾在《槐葉冷淘》一詩中吟詠:“青青高槐葉,采掇付中廚。新面來近市,汁滓宛相俱。人鼎資過熟,加餐然欲無?!碧扑文觊g在以槐芽烹調的各種食品制法中,此槐葉面因其色、香、味俱佳曾成為一道消夏的美食,可見制作快捷營養豐富的各種面條自古至今都是百姓家最愛的消夏食品。
3、祭神之意
在清代,夏至祭神十分盛行,民間須吃面食,以示敬神。由此可見夏至這天,北方人吃面條也好,南方人吃餛飩也好,都是過節祭神的習俗。
4、養生之意
小麥味甘、性涼,入心、脾、腎經;《本草拾遺》說“小麥面,補虛,實人膚體,厚腸胃,強氣力”,《醫林纂要》說它“除煩,止血,利小便,潤肺燥”。還有人愛在酷熱的夏天吃熱面,多出汗以祛除人體內滯留的濕氣和暑氣。此外,夏季受涼后往往會出現鼻塞惡寒、頭痛身重等癥狀,煮一碗熱面,加些蔥白及胡椒,趁熱品嘗,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