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為什么在立秋之后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立秋之后,代表由炎熱的夏天進入涼爽的秋天。但是南方和北方有很大的區別,一般北方立秋之后,早晚天氣會轉涼。
而南方的天氣,即使是立秋之后,仍然持續炎熱的感覺。對于南方大部分地區而言,常年8月暑氣猶重。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處”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的來臨才標志著炎熱的夏天正式結束了,所以處暑才會在立秋的后面。
處暑過后就涼快了嗎
一般有立秋后還有18天地火的說法,過了18天開始早晚涼,那天氣才比7月份要舒適一些。但白天依然會有35攝氏度左右的氣溫,有時仍會感到悶熱。真正涼爽一般要到9月上旬的白露前后,這是相對于南方的天氣來說。
在北方,有“秋老虎”一說,就是說秋熱,到了秋天一般是早上和晚上涼快,中午還是熱的早晚的溫差大,中午的日頭也很毒。其次,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這天往往還處在中伏期間,也就是說,真正意義上的夏天并沒有過完。
處暑后天氣怎樣
天文專家稱,處暑當天,太陽直射點已經由“夏至”那天的北緯23°26′,向南移動到北緯11°28′。北京城區,白晝長度已經由夏至的15小時縮短到13小時25分鐘,正午太陽高度也由夏至的73°32′降低至61°34′,人們可以明顯感覺到太陽開始偏南了。隨著太陽高度的繼續降低,所帶來的熱力也隨之減弱。
處暑無三日,新涼值萬金。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在8月23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150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至此而止,開始退伏潛藏,以待來年了。
處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節氣,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陽氣催熟萬物后自然退位,陰氣開始彌漫,萬物收成而祀,一派肅穆之景。
處暑標志著什么
處暑標志著夏季正式結束。
在我國除了那些緯度偏北和海拔較高的地方以外,立秋時多未入秋,仍然處于炎夏之中,即使在東北的大部分地區,這時也還看不到涼風陣陣、黃葉飄飄的秋天景色。
在北方,有“秋老虎”一說,就是說秋熱,到了秋天一般是早上和晚上涼快,中午還是熱的早晚的溫差大,中午的日頭也很毒。其次,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這天往往還處在中伏期間,也就是說,真正意義上的夏天并沒有過完。而到了處暑節氣之后,才標志著炎熱的夏季正式結束,這個時候全國各地暑氣逐漸散去,涼意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