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為什么要吃梨 驚蟄吃梨習俗的由來
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驚蟄吃梨源于何時,無跡可尋,但祁縣民間卻有這樣一則代代相傳的故事。傳說聞名海內的晉商渠家,先祖渠濟是上黨長子縣人,明代洪武初年,帶著信、義兩個兒子,用上黨的潞麻與梨倒換祁縣的粗布、紅棗,往返兩地間從中贏利,天長日久有了積蓄,在祁縣城定居下來。雍正年間,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驚蟄之日,其父拿出梨讓他吃后說,先祖販梨創業,歷經艱辛,定居祁縣,今日驚蟄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力創業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經商致富,將開設的字號取名“長源厚”。后來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離家創業”之意,再后來驚蟄日也吃梨,亦有“努力榮祖”之念。
關于驚蟄吃梨還有其他幾種說法:
是因為驚蟄這個節氣萬物復蘇。驚蟄時節,乍暖還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還因氣候比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所以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此時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吃梨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以增強體質抵御病菌的侵襲。
古代時生物類別比較多,有些傳染病也沒有100%的特效藥,而驚蟄這一天正是萬蟲蘇醒的時候,吃梨是提醒大家小心并預防。
蘇北及山西一帶有流傳有“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諺。也有人說“梨”諧音“離”,據說,驚蟄吃梨可讓蟲害遠離莊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
驚蟄吃梨禁忌
1、梨含果酸較多,胃酸多者,不可多食。
2、梨有利尿作用,夜尿頻者,睡前少吃梨。
3、吃梨時喝熱水、食油膩食品會導致腹瀉。
4、梨含果酸多,不宜與堿性藥同用,如氨茶堿、小蘇打等。
5、用以止咳化痰者,不宜選擇含糖量太高的甜梨。
6、梨性偏寒助濕,多吃會傷脾胃,故脾胃虛寒、畏冷食者應少吃。
7、梨含有糖量高,糖尿病者當慎吃。慢性腸炎、胃寒病患者忌食生梨。
8、血虛、畏寒、腹瀉、手腳發涼的患者不可多吃梨,并且最好煮熟再吃,以防濕寒癥狀加重。
9、脾胃虛寒而致的大便稀薄和外感風寒而致的咳嗽痰白者忌用。婦人產后、小兒痘后忌用。
驚蟄吃梨搭配注意事項
1、梨+開水:致腹瀉。梨性甘寒冷利,吃梨喝開水,必致腹瀉,這是因為一冷一熱刺激腸道的緣故。《本草綱目》中記載:“梨甘寒,多食成冷痢。”又“多食令人寒中萎困。”所以一忌多食,二忌與油膩之物同食,三忌冷熱雜進。同時,在民間有食梨喝開水,可致腹瀉之說。由于梨性寒涼,蟹亦冷利,二者同食,傷人腸胃。
2、梨+蟹:影響腸胃消化。在《飲膳正要》中有“柿梨不可與蟹同食”的說法。梨味甘微酸性寒,《名醫別錄》記載:“梨性冷利,多食損人,故俗謂之快果。”
3、梨+鵝肉:損傷脾胃。鵝肉與鴨梨不可同食,同食產生不良生化反應,損傷脾胃,傷及腎臟,容易使人生熱病發燒。
4、梨+白蘿卜:影響甲狀腺。蘿卜與梨相克。蘿卜與含有大量植物色素的梨、葡萄等水果一起食用,經胃、腸道消化分解后,可產生抑制甲狀腺作用的物質,誘發甲狀腺腫。
5、梨+羊肉:腹脹肚痛。羊肉與梨相克,梨中的一些酶可將羊肉的酵素分解,阻礙消化,造成消化不良、腹脹肚痛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