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句是雖能必讓,然后為德。意思是即使能干也一定謙讓,這樣才算有道德。出自《荀子·非十二子》。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
《荀子·非十二子》原文節選
兼服天下之心:高上尊貴,不以驕人;聰明圣知,不以窮人;齊給速通,不爭先人;剛毅勇敢,不以傷人;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必讓,然后為德。
遇君則修臣下之義,遇鄉則修長幼之義,遇長則修子弟之義,遇友則修禮節辭讓之義,遇賤而少者,則修告導寬容之義。
無不愛也,無不敬也,無與人爭也,恢然如天地之苞萬物。如是,則賢者貴之,不肖者親之;如是,而不服者,則可謂訞怪狡猾之人矣,雖則子弟之中,刑及之而宜。詩云:“匪上帝不時,殷不用舊;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聽,大命以傾。”此之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