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灣風景區(qū)、南麂列島、革命根據(jù)地、順溪陳氏民居、南雁蕩山等。
1、西灣風景區(qū):位于溫州平陽縣的東南部,東臨東海,南涉鰲口,西靠墨城,北迎飛云江,總面積17平方公里。景區(qū)的特色是灣多、灘廣、洞幽、礁巖密布,其層次紋理清晰,色彩豐富,造型奇特。這些海蝕、礁巖、灘涂風光加上海濱的 流瀑布、漁村的風俗民情、古戲臺、明代烽火臺及民間的神話傳說,使西灣成為一個以海蝕、礁巖、灘涂風光為主體的尚代開發(fā)的海濱海巖型風景區(qū)。
2、南麂列島:是國務(wù)院批準建立的首批五個海洋類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之一。被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保護網(wǎng)絡(luò)。距鰲江港30海里,陸域面積11.3平方千米,擁有大小島嶼23個,似一盤明珠鑲嵌于萬頃碧波之中。南麂列島擁有各類景觀180多處,充滿了自然的天韻和神話般的魅力,具有獨特的海島風味和地方色彩。景觀以大沙岙金沙碧海、奇峰異石、天然壁畫、海島平原、天然草坪、大擂水仙最為著名。南麂還是鄭成功收復(fù)臺灣的練兵場,至今留有摩崖題刻等遺跡多處。
3、革命根據(jù)地:山門、鳳臥一帶素有“浙江延安”之稱。現(xiàn)存革命遺跡眾多,形成了以紅軍革命史跡、閩浙邊根據(jù)地史跡、中共浙江省一大史跡、烈士紀念史跡和粟裕大將骨灰敬撒處等五大板塊為主的革命圣跡景觀群。2005年2月6日,國家發(fā)改委、中宣部、國家旅游局等十三個部委正式發(fā)文,將溫州市浙南(平陽)抗日根據(jù)地列入國家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和100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名錄。
4、順溪陳氏民居:多為古老建筑,始遷祖名陳育球,明陳嘉詢祖屋平面建筑形似東字,以中心縱軸為主體,橫軸為副,依次建有門臺、前廳、中廳和后廳,兩邊橫廂均有走馬樓,橫廂后邊又有廊廂別院。每廳9開間,廳間為寬敞開井。建筑群以回環(huán)廊道分隔為六個庭院,彼此形似獨立,卻又毗連溝通。門臺為長條粗石砌成,懸山頂,鋪圓筒瓦,門臺前兩旁豎立旗桿石。大廳懸有古匾,房子為穿斗抬梁式混合結(jié)構(gòu),門窗雕鏤精致,形象生動。柱子粗壯,礎(chǔ)為方形青石,排列有序。 故平陽民間長期流傳“青街毛竹、順溪大屋”民諺。1997年列為浙江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5、南雁蕩山:離平陽城關(guān)32千米,總面積97.68平方千米。分東西洞、順溪、疇溪、石城、東嶼五大景區(qū),因山頂有蕩,秋雁棲之而得名。境內(nèi)峰巒蟠迥,溪壑交錯,巖洞密布,怒瀑飛奔,“儒、釋、道”三教薈萃,文物勝跡眾多,民俗風情獨特。南雁自然景觀以山得勢,因水成景,山因水活、水隨山轉(zhuǎn)、山光水色、相映成趣為主要特色,以秀溪、幽洞、奇峰、景巖、銀瀑、石塹等自然風光六勝而聞名遐邇。蘇淵雷撰、趙樸初書的對聯(lián)曰“秋色平分南北雁,高風遙接東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