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氣的含義是什么意思 清明為什么叫清明
清明時,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痘茨献印ぬ煳挠枴吩疲骸按悍趾笫迦?,斗指乙,則清明風至?!绷怼稓q時百問》是這樣解釋的:“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p>
我國古代將清明分為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鶴;三候虹始見?!币饧丛谶@個時節先是白桐花開放,接著喜陰的田鼠不見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見到彩虹了。
常言道:“清明斷雪,谷雨斷霜?!鼻迕鲿r節,華南氣候溫暖,春意正濃。我國廣大地區的日均氣溫已升到12℃以上。此時正是桃花初綻,楊柳泛青,暖風拂面,一派明朗清秀景致。
清明時節活動:
清明節活動
掃墓祭祖思先人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我國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祭祖和掃墓的日子。起初,掃墓是在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節的習俗,從唐代開始逐漸合并到了清明,最終成為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秋千蕩得高
清明節,在民間還有“蕩秋千”的習俗。蕩秋千,最初主要是一種女子玩的游戲,起源很早,南北朝時就已流行,唐代以來更是盛行于大江南北。所以,古代清明節也稱“秋千節”
據民俗專家介紹說,“蕩秋千”源于民間勞作。早在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為了取得食物,常要攀藤上樹,就在勞動中創造了蕩秋千的活動。
清明踏青放風箏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尋春。每到清明花草返青之時,男女老少、大人小孩都會在陽光明媚的時候一起去踏青。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據《詢芻錄》記載:風箏,即紙鳶,又名風鳶。五代時李鄴于宮中做紙鳶,引線采風為對,后于鳶首以竹為笛,風入笛管發出悅耳之聲,好似“箏”鳴,俗稱風箏。起初風箏只限于皇宮貴族的公子佳人玩賞,到宋代以后,才在民間盛行開來。
清明節時節農業諺語:
春分后,清明前,滿山杏花開不完。
清明后,谷雨前,又種高粱又種棉。
春分后,清明前,滿山杏花開不完。
清明前后,種瓜點豆。
清明種瓜,船裝車拉。
祭罷祖,就種瓜。
清明到,麥苗喝足又吃飽。
清明后,谷雨前,十有八九保安全。
清明花,大車拉;谷雨花,大把抓;小滿花,不歸家。
地板揭不開,芽子出不來。
清明忙種麥,谷雨種大田。
清明雨漸增,天天好刮風。
清明喂個飽,瘦苗能轉好。
清明不上糞,越長越短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