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氣吃什么傳統食物 清明時節各地人們吃的美食
1、青團
清明節的時候江南地區有吃青團的飲食習俗,青團是用漿麥草研磨出汁,用漿麥草汁和糯米粉混合均勻,然后在中間加入豆沙餡,蒸熟之后就是青團了。
2、暖菇包
有的人會覺得暖菇包是什么,都沒有聽過,其實暖菇又被叫做鼠曲草,鼠曲草大家就不陌生了吧,而暖菇包就是用鼠曲草做成的,在清明節的前后食用。
3、子推饃
子推饃又被叫做老饃饃,在里面包有紅棗或者雞蛋的餡料,子推饃的吃法比較講究,不同的形狀給不同的人吃,像男性一般食用的是圓形的子推饃,已婚的女性食用的則是梭子形狀的子推饃,未婚的女性食用的是抓髻形狀的子推饃,男孩子食用的則是貼有大老虎面花的子推饃。
4、艾粄
有一句俗語叫做“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所以艾粄也是清明節的節令食品,是客家人的傳統小吃,用新鮮的艾草煮水之后剁成泥,然后加到糯米粉中,同時還要用剛剛煮艾草的水,攪拌成團后里面包上各種餡料,蒸熟之后就可以食用了。
5、白面小雞
在青島地區清明節有著吃雞蛋和白面小雞的習俗,在家里捏面花,蒸熟之后食用,又被稱作為“蒸小燕”。
6、芥菜飯
在閩東地區有著清明節的時候吃芥菜飯的習俗,或者是直接食用芥菜,寓意著在接下來的一年都不會長疥瘡。
7、清明飯
聽名字就知道這是清明節特有的飲食習俗,在清明節之前就采集好能夠食用的青草藥,一般有艾草,芥菜,枸杞葉,麻葉等等,將草藥清洗干凈煮熟之后和糯米,大米拌在一起,加點紅糖蒸熟食用。
8、白切雞
清明時節,海南人們會殺雞來掃墓祭祀,而一般祭祀結束后,人們都會進行食用,所以海南人們這天會吃白切雞。不僅僅是清明,只要是一個重要的日子,海南人們都會吃白切雞。
9、馓子
馓子是一種油炸食物,前面有提到清明節和寒食節合并到一起,而馓子就是在寒食節的時候食用的,提前炸好馓子,在清明節的時候就可以食用了。
10、薄餅
在廈門和閩南地區有清明節的時候食用薄餅的習俗,卷薄餅的時候里面的配菜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像芹菜和韭菜這些則寓意著勤勞和長久。
11、雞蛋
每年清明節,家里的長輩都會準備一些雞蛋,然后把雞蛋涂上各種各樣的顏色,這其實是有寓意的。在清明節吃雞蛋,寓意一整年都會有好運,身體健康,不會被病痛折磨。
12、餃子
清明節有個風俗就是吃冷食。比如棗餅,還有麥糕,這些是北方的冷食。南方是吃糯米團,如湖南。餃子也是其中一種。南方北方都吃。餃子形狀像元寶有吉祥如意的意思中國人圖吉利。北方素有清明早晨吃酸菜餡餃子、用酸菜水洗頭的習俗,謂之一年會心明眼亮。紹興有個風俗,“清明到,家家戶戶做艾餃。
13、子福
山西、陜西等省漢族食品。面粉包上棗、豆、核桃等,外層放一雞蛋,周圍盤上面蛇,用蒸籠蒸熟即可。原用于清明節上墳祭祖,祈求子孫有福。祭墳時用一個大子福,祭完后全家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