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長子:代王李弘,自幼孝順仁德,為太子后體恤民情,深得高宗寵愛,上元二年,李弘隨帝后出行洛陽,猝死于合璧宮綺云殿,高宗為此悲痛不已,破例追贈太子李弘為皇帝,謚號“孝敬”,以天子禮儀葬于恭陵;
2、次子:潞王李賢,自幼得到良好教育,“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做其侍讀,長大后容貌俊秀,舉止端莊,才思敏捷,深得父皇喜愛;
3、三子:唐中宗李顯,弘道元年即皇帝位,武后臨朝稱制,光宅元年被廢為廬陵王先后遷于均州、房州等地,圣歷二年召還洛陽復立為皇太子,神龍元年復位,李顯在位期間,恢復唐朝舊制,發展與吐蕃的經濟、文化交往,實行和親政策,保證了邊疆地區的穩定;
4、四子:唐睿宗李旦,于嗣圣元年被立為皇帝,但僅是武則天的傀儡,在武周建立后,被降為皇嗣,后復封為相王,景云元年,在唐隆政變后被再次擁立為皇帝,他寵信妹妹太平公主,致使公主干政,與太子李隆基爭權,先天元年,禪位于李隆基,退為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