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三伏天是非常炎熱的日子,所以大家要多注意,特別是飲食要清淡,活動量不要太大,個人衛生要保持好,避免夏季傳染病的發生。有些朋友想來了解下,2022三伏天怎么計算?2022年三伏天如何計算?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2三伏天怎么計算
三伏天需要查歷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后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循環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復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1個庚日為末伏。如果立秋日及其后兩天出現庚日,則中伏為10天,否則中伏為20天,于是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且大部分年份都是40天,下一個三伏共計30天的年份是2031年。
夏至以后的第3個庚日、第4個庚日分別為初伏(頭伏)和中伏的開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的第一天。
我國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以后的第3個庚日、第4個庚日分別為初伏(頭伏)和中伏的開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的第一天。因為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規定的時間是10天。又因為每年夏至節氣后的第3個庚日(初伏)出現的遲早不同,中伏的天數就有長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歷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歷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歷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后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循環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復一次。
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三伏天養生的好處
主要是順應時令,可以起到一個科學養生的作用。
1、三伏天是全年中溫度最高的一段時期,此時段可以根據天人相應,借助大自然的陽氣,然后來輔助一些飲食或者是藥物,或者是鍛煉來提高機體的抵抗能力,達到一個防病治病的作用;
2、三伏天的時候自然界的陽氣較盛,身體毛孔擴張,藥物容易吸收,可以通過一些穴位來達到作用,進行艾灸、拔罐、貼三伏貼等養生措施,可以達到一個強身健體的作用。
三伏天養生主要是提高機體的抵抗能力,達到一個防病養生保健治病的作用。
三伏飲食文化
俗言道:“寒有三九,熱有三伏。”每逢三伏,古人一方面以清涼飲料避暑,另一方面又舉行相應的風俗活動,如“飲酒避惡”等。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三伏食俗文化。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朝代、各個地區風俗不盡相同。諸如北宋夏日節食是“伏日綠荷包子”,“綠荷”即荷葉,用荷葉裹包子有清暑的作用。
浙江臺州三伏日,老年人有食雞粥的風俗,名為“補陽”。概而言之,我國三伏食俗的由來與漢代作“伏臘節”有關,最初是一種慶農活動。這也從一個側面體現出了我國食俗文化的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