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地震臺網最新消息,今天(7日)早上,6時00分,廣東河源市東源縣發生3.0級地震,雖然震級并不高,但不少地方的人們感受到了。據一些網友表示,惠州佛山等有感覺。那么,此處為什么會地震呢?據專業人士表示,震中在紫金-博羅斷裂帶附近,也位于新豐江水庫庫區,被研究認定為典型的水庫地震。
廣東河源市東源縣發生3.0級地震 網友表示惠州佛山等有感覺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2月07日06時00分在廣東河源市東源縣(北緯23.84度,東經114.51度)發生3.0級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
專業人士分析:震中在紫金-博羅斷裂帶附近,也位于新豐江水庫庫區,這里自水庫建成后就有較明顯地震活動,被研究認定為典型的水庫地震,不過絕大多數地震的震級較小。本次地震不會造成破壞性影響,但震中周邊區域還是會稍有震感。
網友反映:
網友一:在汕尾也有震感
網友二:廣東惠州,有感覺到
網友三:佛山有震感,睡不著了
什么是水庫地震?
水庫地震,是指在原來沒有或很少地震的地方,由于水庫蓄水引發的地震稱水庫地震。
水庫蓄水是引起巖體中應力集中和能量釋放而產生地震的直接原因。水庫地震一般是在水庫蓄水達一定時間后發生,多分布在水庫下游或水庫區,有時在大壩附近。
水庫地震可分為三種情況:
①蓄水前沒有歷史地震記載,蓄水后出現明顯的地震活動;
②蓄水后發生的地震震級和頻度高于歷史地震;
③蓄水后地震的震級低于蓄水前的震級。前兩種常發生在弱震區或無震區,又稱水庫誘發地震。后一種常出現于多震區或強震區。
水庫誘發地震具有如下特點:水庫地震的震中僅分布在水庫及其周圍,一般位于水庫及附近 5km圍內,震源深度大多在5km內,少有超過10km;主震發震時間與水庫蓄水過程密切相關;水庫誘發地震的頻度和強度隨時間的延長呈明顯的下降趨勢;水庫誘發地震以弱震和微震為主;水庫地震震源較淺。
廣東位于什么地震帶?
資料顯示,廣東地處東南沿海地震帶,東南沿海地區可以劃分為7個地震活動帶,其中5個區帶全部或部分在廣東省內。
1、泉汕地震帶
從廣東汕頭地區沿海岸線側經泉州地區向東北延伸至溫州。南澳——南澎一帶在1600年及1918年分別發生7.0級和7.3級地震。
2、河源邵武地震帶
以河源——邵武斷裂帶為主干線,最大地震為1962年河源6.1級地震。該地震造成震中烈度(一次地震中的最高烈度)為Ⅷ度,極震區造成房屋毀損1800間,死亡85人。
3、蓮花山地震帶
沿蓮花山兩側呈北東向展布,北至福建中部,南至廣東省深圳南海域。該帶發生過5次中強地震。
4、粵西地震帶
大致沿相互平行的吳川——四會斷裂和廣州——陽江斷裂兩側,呈北東向展布,最大地震為1611年電白海域6.0級和1969年陽江6.4級地震。
5、雷瓊地震帶
包括海南島、雷州半島及附近海域。最大地震為1605年瓊山7.5級地震,據地方志記載該地震造成當地民房全部倒塌,死亡數千人,澄邁縣死亡數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