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地球兩極主要指的是南北極,我們都知道,地球的形狀是一個球體,其中北極和南極是地球上的兩個端點。而且南極地區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區,北極地區也是常年風雪昌盛。那么,為什么地球兩極特別冷呢?赤道是南半球、北半球的分界線,這里也是最熱的氣候的聚集地。那到底為什么兩極冷赤道熱呢?下面和小編一起學習下吧。
為什么地球兩極特別冷
地球南北兩極之所以特別寒冷,是因為:地球兩極接收的太陽輻射較少。我們都有這樣的感覺:夏天的早上和傍晚要比中午涼快得多。這就是因為中午的太陽就在我們頭頂上,陽光在大氣層中經歷的路徑短,損失少,因而光照最強,我們接收到的熱量也就最多,感覺就最熱;而早上和傍晚的太陽偏離直射程度最遠,有效輻射就要少得多,所以我們接收的熱量也相對要少,感覺就比較涼快。對赤道附近的人們來說,一年到頭陽光都是直射或接近直射,因此接收的熱量較多,氣溫也較高;而對于兩極的人們來說,就算極晝時,太陽總是在地平線附近徘徊,永遠也升不起來,因此接收的熱量相對較少。
而且,在北緯66?34~90?的地區和南緯66?34~90?的地區,會分別出現極夜現象——有半年看不到太陽,接收不到太陽輻射,導致全年接收的熱量減少,更為寒冷。地球兩極由于冰雪覆蓋,反射率高。北極的北冰洋、格陵蘭等有很厚的冰山覆蓋,南極更有巨厚的南極冰原,構成了兩極白茫茫的景象。冰雪猶如一面鏡子,將太陽輻射迅速反射到大氣中,導致熱量不能在地面累積儲存。
同時,兩極由于大氣層中水汽等含量較少,對地面反射到大氣中的太陽輻射穿透率高,從而使得熱量快速擴散逃逸;相對而言,低緯度地區的大氣層中水汽、二氧化碳等含量高,容易吸收地面輻射,從而就像一床棉被,地面輻射被截留下來,從而加溫地表,使得地表溫度較兩極更高。
極地高壓導致熱量損失。由于兩極接收太陽輻射較少,溫度較低,從而造成兩極上空的大氣密度較大,形成極地高壓,下沉形成極地環流,也帶走了部分熱量,進一步造成兩極的溫度下降。
為什么兩極冷赤道熱?
緯度位置不同。地球上不同的緯度,接收到的太陽光照不同,赤道地區最多,兩極地區最少。這導致赤道地區高溫炎熱,兩極地區寒冷。
南極地區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區,即使在暖季(每年11月到次年3月)也非常嚴寒。南極地區素有“冰雪高原”之稱,大部分地方覆蓋著很厚的冰層,冰層平均厚度2000多米。冰山是南極大陸附近海面顯著的自然景象,它是南極大陸冰川下滑崩裂入海形成的。據統計,南極大陸周圍海洋上的冰山大約有1萬多立方千米,這是人類可以利用的巨大水庫。
北極地區
除嚴寒之外,南極地區還被稱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風庫”,大部分地區的年平均降水量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年平均風速為17~18/秒,最大風速可達100米/秒。
北極雖不像南極那么寒冷,大部分區也是終年冰封。1月份的平均氣溫介于-20~40度之間,8月份的平均氣溫也只有-8度。北極區的降水量普遍比南極地區高得多,一般年降水量介于100~250毫米之間。北極地區的風速遠不及南極地區,北冰洋沿岸的平均風速僅為10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