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發現放好的奶粉有結塊的現象,畢竟是喝入口的東西,就會格外重視一些,那么,奶粉結塊了還能喝嗎?怎么看能不能喝?下面小編就帶來介紹。
奶粉結塊了還能喝嗎
僅僅受潮結塊的奶粉是可以喝的
奶粉最常見的結塊原因是“受潮”。奶粉是很干燥的粉末,非常容易吸潮,如果空氣濕度大,加上奶粉包裝破損、開封時間較長,又或者沒有妥善密封等情況,就容易受潮結塊。
也有些受潮結塊是“好心辦壞事”的結果。比如擔心夏天奶粉變質,就放進冰箱儲存。結果頻繁取放時,溫差導致奶粉罐內壁上產生冷凝水。
如果奶粉僅僅是受潮結塊,并且勺子碰一下就能碰開,其實可以放心吃,不影響營養與吸收,只是可能沒那么容易溶解。
但如果結塊很硬,需要用力碾壓才碎,建議不要再食用,因為可能存在微生物污染的風險。
有些情況下屬于假性結塊:
有時明明是包裝完好、新開封的奶粉,但打開發現里面有些小塊,用勺子或筷子輕輕撥弄一下,奶粉就散開了。
這種叫“假性結塊”,一般原因有二:
一個是運輸、儲存過程中由于震動、碰撞導致奶粉顆粒相互摩擦形成的靜電吸附;
另一個是因為靜置時間較長,比如一直放在貨架上沒有動過。假性結塊的奶粉就更不用糾結了,可以安全食用。
當然,最后還有一種奶粉結塊的原因,就是奶粉開封后招來了小蟲子。如果消費者確實在奶粉中發現了活蟲,極有可能是儲存不當造成的,比如外包裝破損、蓋子沒蓋嚴、袋子沒封口,取放的過程中小蟲趁你不注意溜進去等等。
在奶粉沖泡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種“結塊”的情況。但這種“結塊”往往不是奶粉本身結塊,而是沖調的方法不對。
正確做法是,先往奶瓶里加入40度左右的溫開水,再按比例放奶粉,然后晃動奶瓶,基本上就可以解決難以沖開的問題了。
怎么看能不能喝
1、輕微結塊可繼續喝
奶粉結塊后,先看看奶粉有無變色變味,如果沒有變化,那再看看結塊大小及硬度,若是用奶勺輕壓或是觸碰,能松散開來,此為正常現象,可以繼續食用。
這是因為粉狀物品在運輸過程震蕩摩擦,顆粒的間隙變小、奶粉顆粒之間產生靜電,隨著震動形成松散抱團及貼壁或輕微結塊的現象,但并不影響奶粉品質。
2、結塊后變質應丟棄
如果奶粉結塊又硬又大,比較難捏散,就很可能是奶粉受潮吸濕或儲存不當所致。
如果還有異味,顏色變黃變黑,就是變質了。
建議別再給寶寶喝,以免出現腹瀉的情況,最好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