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遭遇地震的時候,大家要冷靜地做出判斷,科學地做出選擇,采取正確的緊急避險措施,就能有效地保護自己。那么,地震來了如何自救?地震到來怎么自救?
地震來了如何自救
一、地震發生時我們在室內,應如何自救和逃生?
如果地震發生時我們在室內,來不及前往室外,就應該選擇相對安全的位置避震。
如果在家里,可以選擇躲到臥室床底下、衛生間或者其他堅固的家具下方;如果是在學校或辦公室,可以躲到課桌或辦公桌下。在躲避的時候,可用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煙塵的吸入。
如果地震時我們在高層建筑內(十幾層或者幾十層高的建筑物),來不及下樓,就要采取下列措施:
第一,打開房門,便于地震后逃生,也方便接受救援;
第二,關閉電源開關和燃氣閥門,避免因地震導致的次生災害,從而減少救援難度;
第三,不要乘坐電梯逃生,也不要跳樓逃生,等待強震過后再迅速有序撤離。
二、如果地震發生時我們在戶外,應該怎么做?
如果在戶外時發生地震,我們應該第一時間就近躲避,不要隨意走動。
如果我們在比較空曠的地方,就蹲在安全的地方,不要隨意走動;如果我們在山下,就注意避開山邊地帶,因為地震后有可能發生滑坡和泥石流;如果在地震后遇到滑坡和泥石流,那就要想向垂直于滾石的運動方向快速逃離。
三、如果地震后我們被困在廢墟中,應該如何逃生?
如果地震后我們被困在廢墟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保證自己的生存條件。爭取盡快找到食物和水,節約使用;同時減少活動,保存體力;如果有受傷,要想辦法進行包扎。
其次,應該爭取與外界取得聯系。可以仔細聽聽周圍的聲音,辨別是否有人。聽到人聲時,可以通過敲打鐵管、墻壁等物體發出聲音,作為求救信號。但注意不要長時間大聲呼救,因為這樣很容易消耗體力。
其次,在無法與外界取得聯系的情況下,可以嘗試自己尋找通道。如可以向有光、通風的位置移動,清除一些簡單的障礙物來開辟通道。但需要注意,如果開辟通道過于困難(比如耗時長、費力大、不安全等),應該停止開辟,保存體力等待救援。
四、如果震后我們想參與救援,應該注意什么?
首先,救援時應該先救近處的人、容易救的人。如果我們發現周圍有人被困住,應該及時救援,避免造成不該有的損失。這樣可以加快救援速度,擴大救援隊伍。
其次,先救“生”,后救“人”。在地震時,為了能及時救援,加大救援隊伍的力量,我們應該先保證被救援人員的生存,比如保證基本的呼吸條件、飲食和飲水條件等。同時,可以先救青壯年,讓他們也成為救援隊伍的一員,擴大救援隊的力量。
五、遇到被埋壓人員,我們應該如何救援?
如果在救援過程中遇到被埋壓人員,有幾點要注意:
首先要保證被埋壓者的生存條件。扒挖過程中應盡早使封閉空間與外界溝通,以便新鮮空氣注入。同時,先讓被埋壓者的頭部暴露在空氣中,清除口鼻內的塵土,保證基本的呼吸條件,之后再讓身體的其他部位露出。同時,在扒挖過程中可以遞給被埋壓者一些水、食物、藥物,來增加其體力。
其次,扒挖過程中應該注意保證被埋人員的安全。如在靠近被埋人員時,不要使用尖銳的扒挖工具。扒挖過程中要注意不能破壞原有的支撐結構,避免發生坍塌,確保不會對被埋壓者造成新的傷害;拔挖過程中如果有灰塵,要及時噴水降塵,避免救人者和被救者呼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