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眾所周知,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陽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漲落現象。每年到觀潮期,許多人都會去看大潮,尤其是天文大潮。那么,大家清楚什么是天文大潮?潮汐周期有哪幾類?一起來看看。
什么是天文大潮
天文大潮是指太陽和月亮的引潮合力的最大時期(即朔和望時)之潮。由于海洋的滯后作用,海潮的天文大潮一般在朔日和望日之后一天半左右,即農歷的初二、初三和十七、十八日左右。世界最大的天文大潮奇觀是在浙江的錢塘江大潮。
隨著人們對潮汐現象的不斷觀察,對潮汐現象的真正原因逐漸有了認識。我國古代余道安在他著的《海潮圖序》一書中說:“潮之漲落,海非增減,蓋月之所臨,則之往從之”。哲學家王充在《論衡》中寫道:“濤之起也,隨月盛衰。”指出了潮汐跟月亮有關系。到了17世紀80年代,英國科學家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之后,提出了潮汐是由于月亮和太陽對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假設,科學地解釋了產生潮汐的原因。
潮汐主要是由月球和太陽的引潮力,尤其是其中的月球的引潮力決定的。月球雖比太陽質量小,它的引潮力卻比太陽高約2.17倍。隨著地球、月球和太陽的相對位置發生周期性變化,這種力的作用也呈周期性變化。每當月球移動到和太陽在一條直線上,兩天體的引潮力就會作用于同一方向,海水的漲落必然增大。于是,這種周期性的潮汐現象就出現在了人們面前,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初一、十五漲大潮”的原因。
雖然太陽因為距離地球較遠,對海水的引力作用相對較小,海水主要受月球引力作用,但太陽的引力,仍能加強或者削弱月球對地球的引力作用。省海洋監測預報中心主任王紅心說,當太陽、地球和月球處以同一個方向時(農歷的每月初一和十五前后),太陽的引力將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使高潮更高;而當太陽、地球和月球成直角時,月球的引力將受到削弱,形成“小潮”。
觀潮景點
1、在海鹽縣澉浦鎮的長山閘旁的觀海亭,駐足于此亭中可以欣賞到錢塘江的涌潮初起,繼而潮頭立起壓過沙灘逆江而上的奇異景觀。
2、而當大潮來臨時,因受江心淤沙的影響,錢塘江潮會呈現出東、南兩個不同的涌潮,并交叉前進,您可在大缺口處觀賞到交匯的雄偉氣勢與驚心動魄的場面。
3、在海寧市鹽官南龍頭角是突出海堤的一塊巨大礁石,在此處形成一個小海灣。錢塘江涌潮到此,驚濤拍岸,怒浪翻滾,有怒潮之稱。
4、鹽官西八公里處的老鹽倉是一座長650米,高9米的攔江大壩。當錢塘江潮水與大壩相撞對,會沿著斜坡沖上大壩,又返身撲向江邊18層海堤,水珠如暴雨般傾盆而下,氣勢極為壯觀。
5、在觀夜潮的期間可前往鹽官的觀潮公園,午夜時分,萬籟俱寂,越來越響的錢塘江涌潮聲,將江面的月打成碎銀,剛才還是平靜如鏡的江面頓時成了翻江倒海的波濤世界。
而看大潮以每月的初一至初五、十五至十九為最合適,稱為大潮汛,這時看潮最佳。當然還要看當時我們海寧的天氣情況適不適應出外觀潮。
根據潮汐周期可分為以下三類:
半日潮型:一個太陰日內出現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前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與后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大致相同,漲潮過程和落潮過程的時間也幾乎相等(6小時12.5分)。我國渤海、東海、黃海的多數地點為半日潮型,如大沽、青島、廈門等。
全日潮型:一個太陰日內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如南海汕頭、渤海秦皇島等。南海的北部灣是世界上典型的全日潮海區。
混合潮型:一月內有些日子出現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但兩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相差較大,漲潮過程和落潮過程的時間也不等;而另一些日子則出現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我國南海多數地點屬混合潮型。如榆林港,十五天出現全日潮,其余日子為不規則的半日潮,潮差較大。
不論那種潮汐類型,在農歷每月初一、十五以后兩三天內,各要發生一次潮差最大的大潮,那時潮水漲得最高,落得最低。在農歷每月初八、二十三以后兩三天內,各有一次潮差最小的小潮,屆時潮水漲得不太高,落得也不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