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大家都知道,夏季的節氣有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等等,每個節氣都有其特點。那么,下面小編就來講講,夏季最后一個節氣叫什么?夏天最后一個節氣是什么節氣?
夏季最后一個節氣叫什么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大暑”與“小暑”一樣,還是代表夏季炎熱程度的節氣。古人認為“大者,乃炎熱之極也”,換句話說,“大暑”是一年中“上蒸下煮”“濕熱交蒸”到達極點的時節。
與其他節氣一樣,“大暑”也以五天為一候,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意思是說,一候腐草上的螢火蟲卵,化蟲而飛;二候天氣變得悶熱,土地變得潮濕;三候常常出現“風如拔山怒,雨如決河傾”的暴風驟雨。南宋詩人曾幾在詩《大暑》中有云:“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經書聊枕籍,瓜李漫浮沉。”他一邊試問著炎炎烈日何時才能過去,一邊盼望著能夠送來一陣清風。
面對這樣的酷暑,古人也有很多消暑良方。南朝詩人徐勉寫道:“夏景厭房櫳,促席玩花叢。荷陰斜合翠,蓮影對分紅。”通過在水畔亭旁賞荷納涼,十分愜意;宋代有詞人周邦彥“燎沈香,消溽暑”,通過焚香來消暑;唐代則有詩人白居易寫下“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道出了心靜自然涼的心態。
“大暑”是一年中天氣最熱、濕氣最重的時節,結合民間傳統和養生專家的建議表示,此時節養生保健的重點是“防暑”和“祛濕”。
大暑節氣吃什么
1、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
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將其莖葉曬干后,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
2、吃荔枝、羊肉和米糟
在福建莆田的人喜歡在大暑的時候吃荔枝、羊肉和米糟,還有人說大暑時吃荔枝,營養價值跟人參一樣高。
荔枝是莆田特產,其中如宋家香、狀元紅、十八娘紅等是優良品種,古今馳名。在莆田,大暑前后,荔枝已是滿樹流丹、十里飄香的成熟時候了。按照習俗,大暑到了,親友之間,常以荔枝作為互贈的禮品。
米糟是將米飯拌和白米曲讓它發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劃成一塊塊,加些紅糖煮食,據說可以“大補元氣”。在大暑到來那天,親友之間,常以荔枝、羊肉互贈。
3、喝老冬瓜鮮荷葉湯
在廣東尤其在珠三角一帶每逢大暑當日或暑熱天氣,幾乎家家戶戶都煲消暑湯。老冬瓜鮮荷葉解暑湯是廣東民間傳統的消暑飲食湯品。它主要是由老冬瓜、新鮮荷葉和赤小豆組成。
4、吃面條
大暑到,臨沂城鄉就有大暑“喝暑羊”(即喝羊肉湯)或者吃面條的傳統習俗。這一天,家家戶戶嫁出去的閨女和結了婚的兒子都要回父母家,殺上一只羊,做上一鍋涼面條,全家人一起喜氣洋洋喝羊湯,吃面條,熱熱鬧鬧過大暑。
5、煎青草豆腐
溫州大暑習俗要煎青草豆腐。青草豆腐指的是采用仙草、甘草、夏枯草與菊花、金銀花等中草藥煎制成豆腐形狀、冷卻后即可食之,清涼解毒,生津止渴。過去不少家庭都能自制食用。
6、吃姜汁調蛋
臺州椒江人還有大暑節氣吃姜汁調蛋的風俗,姜汁能去除體內濕氣,姜汁調蛋“補人”,也有老年人喜歡吃雞粥,謂能補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