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據說,空氣濕度在許多方面有著重要的用途,如在大氣學、氣候學、氣象學等理論中是一個重要值。最近有一些朋友來咨詢小編,空氣濕度是什么意思?房間濕度太大是什么原因?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實質性的幫助。
空氣濕度是什么意思
空氣濕度的意思是空氣的干濕程度。空氣濕度是表示空氣中水汽含量和濕潤程度的氣象要素。地面空氣濕度是指地面氣象觀測規定高度(即1.25~2.00米,國內為1.5米)上的空氣濕度。是由安裝在百葉箱中的干濕球溫度表和濕度計等儀器所測定的(基本站每日定時觀測5次,基準站每日定時觀測24次)。
空氣的溫度越高,它容納水蒸氣(水蒸氣與水汽是不同的)的能力就越高。雖然水蒸氣可以與空氣中的部分成分(比如懸浮的灰塵中的鹽)進行化學反應,或者被多孔的粒子吸收,但這些過程或反應所占的比例非常小,相反的大多數水蒸氣可以溶解在空氣中。干空氣一般可以看作一種理想氣體,但隨著其中水汽成分的增高它的理想性越來越低。這時只有使用范德華方程才能描寫它的性能。
理論上“空氣中的水蒸氣飽和”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因為空氣中的水蒸氣的飽和度與空氣的成分本身無關,而只與水蒸氣的溫度有關。在同一溫度下真空中的水蒸氣的飽和度與空氣中的水蒸氣的飽和度實際上是一樣高的。但出于簡化一般人們(甚至在科學界)使用“空氣中溶解的水蒸氣”或“空氣中的水蒸氣飽和”這樣的詞句。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也使用這些常用的詞句。
假如飽和的空氣的溫度降低到露點以下和空氣中有凝結核(比如霧劑)的話(在自然界一般總有凝結核存在),空氣中的水就會凝結。云、窗戶玻璃和其它冷的表面上的凝結水、露和霧、人在冷空氣中哈出的汽等等許多現象就是這樣形成的。偶爾(或在實驗室中人工造成的)水蒸氣可以在露點以下也不凝結。這個現象叫做過飽和。
空氣中水蒸氣的溶解量隨溫度不同而變化。一立方米空氣可以在10℃下溶解9.41克水,在30℃下溶解30.38克水。
濕度氣象學水文學
下雨的時候,空氣濕度是非常大的在氣象學和水文學中濕度是決定蒸發和蒸騰的重要數據。它對不同的氣候區的產生起決定性的作用。大氣中的水蒸氣在水循環過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通過水蒸氣水可以很快地在地球表面運動。水在大氣中形成降水、云和其它現象,它們決定了地球的氣象和氣候。
而在天氣預報中,更常用到相對濕度。它反映了降雨、有霧的可能性。在炎熱的天氣之下,高的相對濕度會讓人類(和其他動物)感到更熱,因為這妨礙了汗水的揮發。人類可以從而制定出酷熱指數。
房間濕度太大是什么原因
1、低洼地區:地下層通常位于地下一層,地勢低,水份一般也都是向下沉聚集,而且越往下聚集越多。
2、溫差大:沒有光照,地下層是陰冷的,溫度遠低于地面,因此當地面的高溫高濕空氣進入地下一層時,空氣中的水份很容易因溫度驟降而結露,增加地下一層的濕氣。
3、濕氣來源:大氣濕度一般來自于土壤中的水份和水源的蒸發,而地下室的周圍通常是被土壤和地下水水源所包圍,擁有足夠的水分子。
4、保溫和排水:外國建筑基本上都是在地下室墻體外鋪上保溫層和排水層,而國內卻幾乎都是混凝土墻體,沒有在外鋪上保溫層,在這種情況下,以浙江氣候為例,它的墻體平均溫度為21℃,而浙江的冬夏季室外溫度差遠遠不止于此。室內外溫差較大導致地下室冷凝現象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