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冬眠時間是幾月份
刺猬冬眠時間是從11月到12月。冬眠期間,刺猬的體溫會逐漸下降,新陳代謝也會降低到最低限度。 他們通常在冬眠期間不吃東西。 同時,刺猬的呼吸和心跳也會減弱,有時甚至會暫時停止,因此不能過早入睡。
刺猬的出眠溫度約大于6~9℃(2~15℃),達烏爾黃鼠約為10℃。除這種自發性激醒外,其他外因,如電、機械、寒冷或加溫、化學刺激以及注射藥物或激素都可以使冬眠動物激醒。激醒初期,呼吸由節律性轉變為間歇性。經過幾次陣發性呼吸之后,又變成節律性呼吸,而且頻率越來越快,如刺猬可達每分鐘60次,待蘇醒后又趨向平靜,變成每分鐘36~40次。心率也一樣逐漸加快到超過正常水平,然后又恢復平靜,這種呼吸和心率的亢進與激醒開始時的戰栗產熱有關。與此同時,身體前部的血管舒張,加強心、肺和腦的血液循環,待身體前部復溫后,身體后部血管才開始舒張并迅速復溫。由于這樣的主動復溫,使得整個過程只需1.5~2.5小時便可使體溫上升30℃以上而完全蘇醒。
春季當氣溫上升到10度時冬眠結束,刺猬醒來。
氣溫降到12℃,刺猬都不肯“冬眠”,為了驅逐嚴寒仍靠多吃東西來保持體溫。在氣溫降到7℃時,刺猬才進入冬眠狀態。刺猬冬眠長達四五個月的時間,進入冬眠后,體溫下降,其它生理機能也一同減弱。
刺猬在巢穴中冬眠時,體溫下降到6℃,在這種情況下,刺猬是世界上體溫最低的動物,呼吸1-10次/分鐘。枯枝和落葉堆是刺猬最喜歡的冬眠場所。
此時人們如果焚燒落葉,將是刺猬的滅頂之災。冬眠中的刺猬會偶爾醒來,但不吃東西,很快又入睡了,其如果過早地醒來會被餓死的。
刺猬簡介
刺猬在夜間活動,以昆蟲和蠕蟲為主要食物,一晚上能吃掉200克的蟲子,消滅害蟲,因此有利于農業。和豪豬不同,刺猬的刺不能脫落。也因為行動緩慢,有時會被高速行駛的車輾死。
刺猬的主要天敵是貂、貓頭鷹和狐貍等食肉動物。境中發現某些有氣味的植物時,會將其咀嚼然后吐到自己的刺上,使自己保持當地環境的氣味,以防止被天敵發覺,也使其刺上可能沾染某些毒物,以抵抗攻擊它的敵人。
刺猬外形特征
刺猬是一種體長不過25厘米的小型哺乳動物,成年刺猬體重可達2.5公斤。體背和體側滿布棘刺,頭、尾和腹面被毛;嘴尖而長、耳小、四肢短、尾短;前后足均具5趾,蹠行,少數種類前足四趾;蜷縮成團時頭和四足均不可見。齒36~44枚,均具尖銳齒尖,適于食蟲;除肚子外全身長有硬刺,短小的尾巴也埋藏在棘刺中。受驚時,它的頭朝腹面彎曲,身體蜷縮成一團,卷成如刺球狀,包住頭和四肢,渾身豎起棘刺,以保護自身。和豪豬不同,刺猬的刺不能脫落。刺猬有非常長的鼻子,且它的觸覺和嗅覺很發達,它最喜愛的食物是螞蟻與白蟻。
在野生環境自由生存的刺猬會為公園、花園、小院清除蟲蛹、老鼠和蛇,是不用付薪水的園丁。當然,有時難免也會偷吃一兩個果子,這只是說明它餓極了。雖然身單力薄,行動遲緩,卻有一套保護自己的好本領。刺猬身上長著粗短的棘刺,連短小的尾巴也埋藏在棘刺中。當遇到敵人襲擊時,它的頭朝腹面彎曲,身體蜷縮成一團,包住頭和四肢,渾身豎起鋼刺般的棘刺,宛如古戰場上的“鐵蒺藜”,使襲擊者無從下手。刺猬扒洞為窩,白天隱匿在巢內,黃昏后才出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