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眾所周知,公元是一種紀年法,也正因為公元的存在,才有了公元前和公元后的說法。我們常聽到公元元年和公元一年的說法,那么公元元年和公元一年有什么區別?還是說它們是一樣的,那么公元元年和公元一年是一樣的嗎?想知道就來瞧瞧小編的介紹吧。
公元元年和公元一年有什么區別
公元元年和公元一年是一樣的,它兩沒有區別,公元元年就是公元1年,是耶酥降生的那一年,當時中國的是西漢平帝劉衎(kan)元始一年。公元紀年是和中國古代不同的一種紀年方法。
公元元年簡介
公元元年,也稱公歷紀年,或稱基督紀年。它以相傳的耶穌基督誕生年即公元元年作為歷史算起,在中國這一年正好是西漢平帝元始元年。以這一年為界,在此以前的時間稱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后的時間稱公元后XX年,簡稱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稱XX年。公元1年,屬公元1世紀00年代。中國為辛酉年(雞年),漢平帝元始元年。
公元紀年介紹
公元是“公歷紀元”的簡稱,是國際通行的紀年體系。以傳說中耶穌基督的生年為公歷元年(相當于中國西漢平帝元年)。
公元常以 A.D.(拉丁文 Anno Domini 的縮寫,意為“主的生年”)表示,公元前則以 B.C.(英文 Before Christ 的縮寫,意為“基督以前”)表示。
這種紀年體系開始在歐洲各國采用。中國從辛亥革命后的次年(1912年)起采用公歷月、日,但同時采用中華民國紀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采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公元紀年制度,這是1949年9月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協商決定的。會上,大家一致認為,應采用現代世界大多數國家公用的紀年制度,即用公元為新中國的紀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四項決議的第二項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采用公元”。
世界各國關于紀年的方法有很多,不過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是公元紀年法。除此之外,還有干支紀年法、天文紀年法、歷史紀年法、帝王年號紀年法等。另外,還有伊斯蘭教紀元、佛教紀元、猶太教紀元以及希臘紀元、日本紀元等。
在中國,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歷法。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中國使用的是“干支紀元法”,即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別組合起來,每60年為一個周期。
由于公元紀年的起點是公元1年,而沒有“公元0年”,所以大多數對公元紀年有充分了解的科學家和世界上大多數權威天文機構,都明確支持21世紀始于2001年的說法。
公元元年的中國大事件
1、王莽指示益州以“越裳氏”名義獻黑、白雉,以為祥瑞,乃加莽“安漢公”。
2、王莽上書使孔光任太師、王舜為太保,甄豐封爵廣陽侯、官封少傅,甄邯封爵承陽侯,四人皆為四輔。
3、西漢劉開明為東平王;劉成都為中山王;封漢宣帝的曾孫劉信等三十六人都為列侯;又賜太仆王惲等二十五人關內侯。
4、王莽下令讓諸侯王公等的爵位可由近親繼承,又發退休官員原俸祿三分之一的退休金等,大施政策恩惠天下。
5、在王莽的運作下,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詔說除了封爵之事全權托付給王莽,王莽權力比擬皇帝。
6、六月二十日,封周公旦后人公孫相如為褒魯侯,封孔子后人孔均為褒成侯,追謚孔子為褒成宣尼公。
7、王政君詔令天下已定罪的女徒都釋放歸家,每月出錢三百,雇人代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