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農歷三月三是我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典型代表是壯族、苗族、瑤族。那么,廣西三月三的來歷和風俗有哪些?廣西三月三的由來與習俗是什么?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廣西三月三的來歷和風俗
三月三的來歷
要說“三月三”的來歷,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媧摶土造人,繁衍后代,豫東一帶尊稱伏羲為“人祖爺”,在淮陽(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廟,由農歷二月二到三月三為太昊陵廟會,善男信女,南船北馬,都云集陵區,朝拜人祖。
農歷三月三,還是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有一首北京竹枝詞是這樣描述蟠桃宮廟會盛況的:“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里看燒香;沿河一帶風微起,十丈紅塵匝地?!眰髡f西王母原是我國西部一個原始部落的保護神。她有兩個法寶:一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壽的仙桃——蟠桃。神話傳說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來的西王母仙丹后飛上月宮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說中,又把西王母說成是福壽之神。
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漢代定為節日?!笆窃律纤?,官民皆絜(潔)于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為大絜”(《后漢書·禮儀志上》)。后又增加了臨水宴賓、踏青的內容。晚上,家家戶戶在字己家里每個房間放鞭炮炸鬼,傳說這天鬼魂到處出沒。
廣西三月三的風俗
1、行歌坐妹
歌圩迎賓客,千人竹竿舞?!叭氯笔菈炎遄钪卮蟮拿褡骞澣铡C康健叭氯保瑝炎迥信畷褛s圩一樣會聚山坡上對唱山歌,開展搶花炮、打銅鼓、拋繡球等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搶“花炮” 展民族魅力, “行歌坐妹”寫浪漫。
2、吃煮雞蛋
“三月三,薺菜煮雞蛋?!贝禾煺遣墒乘j菜的季節。春食薺菜也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傳統習俗。漢族在這日有吃地菜煮雞蛋的習俗。據說可以祛風濕、清火,腰腿不痛,而且還可預防春瘟。
3、殺豬
于節日殺豬祭社神、山神,吃黃糯米飯,各寨三四躍內不相往來?,幾逡匀秊椤扒О凸潯保羌w漁獵的節日,并將捕獲的野物魚類按戶分配,共享收獲的歡樂,后云集于廣場,唱歌跳舞,歡度佳節。
4、五色糯米飯
壯族在三月三這天,用糯米和植物的染料,做成五色的糯米飯,染彩色蛋,歡度節日。祭拜祖先、祭拜盤古、布羅陀始祖神。
5、繡球傳情
歌圩的繡球是姑娘們在節前趕制的工藝品,制作工藝都很精巧,個個都是絲織工藝品:十二花瓣聯結成一個圓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著一年中的某個月份,上面繡有當月的花卉。有些繡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繡球內裝豆粟或棉籽。
《論語》有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贝蠹s寫的就是當時的情形。
《后漢書·禮儀志上》記載:“是月上巳,官民皆絜(ji,潔)于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chen,病),為大絜”。
祓除也叫祓禊,即去水邊沐浴。“上巳節”正處于季節交換,陰氣還沒有完全褪去,人容易患病,去水邊沐浴可以祛除病痛和災禍,并祈求福祉降臨。
魏晉時代,“上巳節”除了要祓禊之外,還演變為皇室貴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們臨水宴飲的日子,這成為“上巳節”另一項重要習俗“曲水流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