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陶瓷是我國傳統的工藝美術品,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而且聞名于世界。那么,陶和瓷是一種東西嗎?陶與瓷是同一個東西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陶和瓷是一種東西嗎
不是一種東西。陶器和瓷器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在遠古時代,不同的文明聚落都分別燒制出了陶器。但瓷器的最早出現,卻發生在幾千年以后的中國。從陶器到瓷器的飛躍,真的就這么難嗎?
沒錯,瓷器之所以難燒,是因為對土質和燒結溫度要求非常高。
簡而言之,陶器是用泥巴(普通黏土)低溫(800-900℃)燒成。瓷器是用瓷土(高嶺土)高溫(1200-1300℃)燒成。
也許會有人說,這溫度相差幾百度也不算多呀,其實,溫度上升到1000多℃后,再繼續往上升就很難了。
如果再嚴格細分,陶器到瓷器之間還有一種“進化體”,那便是炻器,燒結的程度介于兩者之間。
陶和瓷不同在哪里
一、燒成溫度不同
陶器燒成溫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達到800℃以下,最高可達1100℃左右。瓷器的燒成溫度則比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達到1400℃左右。
二、堅硬程度不同
陶器燒成溫度低,坯體并未完全燒結,敲擊時聲音發問,胎體硬度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鋼刀劃出溝痕。瓷器的燒成溫度高,胎體基本燒結,敲擊時聲音清脆,胎體表面用一般鋼刀很難劃出溝痕。
三、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燒成,瓷器則需要選擇特定的材料,以高嶺上作坯。燒成溫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溫度階段,則可成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燒成的。高嶺土在燒制瓷器所需要的溫度下,所制的坯體則成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體,在燒到1200℃時,則不可能成為瓷器,會被燒熔為玻璃質。
四、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體即使比較薄也不具備半透明的特點。例如龍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殼,卻并不透明。瓷器的胎體無論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點。
五、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掛釉和掛釉的兩種,掛釉的陶器釉料在較低的燒成溫度時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兩種,既可在高溫下與胎體一次燒成,也可在高溫素燒胎上再掛低溫釉,第二次低溫燒成。
以上幾個方面中,最主要的條件是原材料和燒成溫度,其他幾個條件,都與這兩條密切相關。因此,制陶工匠一旦掌握了燒成溫度的技術,并認識到高嶺土與一般黏土的區別,便具備了發明瓷器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