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服裝的發展,大家都已經遺忘了古代的一些裝束?;蛟S只有每當我們打開電視,看到古裝劇的時候,才會開始驚嘆這些裝束的華麗以及美麗。對于滿族文化的旗頭與馬蹄鞋底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那么,接下來,就讓我們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了解一下生動的滿族婦女的旗頭與馬蹄鞋底吧!
旗頭
發冠是以鐵絲或竹藤為帽架,用青素緞、青絨或青紗為面,蒙裹成的長約三十多厘米、寬約十多厘米的扇形冠。佩戴時固定在發髻之上即可。上面還常繡圖案、鑲珠寶或插飾各種花朵、綴掛長長的纓穗。此頭飾多為滿族上層婦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結婚時方以為飾。戴上這種寬長的發冠,限制了脖頸的扭動,使之身體挺直,再加上長長的旗袍和高底旗鞋,使她們走起路來纖纖碎步,分外穩重、文雅。
馬蹄底鞋
這種繡花的旗鞋以木為底,史稱“高底鞋”,或稱“花盆底”鞋、“馬蹄底”鞋。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達14-16厘米,最高的可達25厘米左右。馬蹄鞋底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后鑲在鞋底中間腳心的部位。跟底的形狀通常有兩種,一種上敞下斂,呈倒梯形花盆狀。另一種是上細下寬、前平后圓,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馬蹄?!盎ㄅ璧住焙汀榜R蹄底”因此而得名,又統稱“高底鞋”。
馬蹄底鞋的除鞋幫上飾以蟬蝶等刺繡紋樣或裝飾片外,木跟不著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繡或串珠加以裝飾。有的鞋尖處還飾有絲線編成的穗子,長可及地。這種鞋的高跟木底極為堅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無損,還可再用。高底旗鞋多為十三四歲以上的貴族中青年女子穿著。老年婦女的旗鞋,多以平木為底,稱“平底鞋”,其前端著地處稍削,以便行走?,F在都已不穿了。
滿族自古就有“削木為履”的習俗。關于這種高底鞋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過去滿族婦女經常上山采集野果、蘑菇等,為防蟲蛇叮咬,便在鞋底綁縛木塊,后來制做的日益精巧,發展成了高底鞋。另外還有一種傳說,說是滿族的先民為了渡過一片泥塘,奪回被敵人占領的城池,便學著白鶴的樣子,在鞋上綁上了高高的樹杈子,終于取得了勝利,達到了報仇雪恨、發展壯大的目的。人們為了不忘那些苦難的日子,紀念高腳木鞋的功勞,婦女們便穿上了這種鞋,并世代相傳,越做越精致美觀,成了后來這種樣子。
通過滿族婦女的旗頭和馬蹄鞋底可見,滿族服飾充滿著濃郁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神韻,這是滿族在其民族形成過程中一種長期生活積淀的結果。滿族的衣著發式自創始起經歷了兩千多年的變遷,不但深刻影響著中國各民族的服飾文化,而且為中國服飾的現代化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