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遠升高:比喻為學由淺入深,逐步提高。出處:《書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2、識微見遠:看到事物的苗頭而能察知它的發(fā)展遠景。出處:清朝陳康祺《郎潛記聞》卷十一:“是時海禁初開,恭恪此奏可謂識微見遠。”
3、深思遠慮:謀劃周密,考慮長遠。指計劃周到,具有遠見。出處:《孝和孝殤帝紀》:“先帝即位,務休力役,然猶深思遠慮,安不忘危,探觀舊典,復收鹽鐵,欲以防備不虞,寧安邊境。”
4、深猷遠計:指計劃得很周密,考慮得很長遠。
5、致遠任重:指擔負重任而行于遠方。常比喻人的才干卓越,可任大事。出處:《墨子親士》:“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