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不常喝茶的人大都對于洗茶十分好奇,很多人認為洗茶是洗去茶內不干凈的污漬,又或者是一些雜質,以及避免茶葉太濃。或許這些占有一定的說法,可卻不一定都是正確的。
那么,本期飲茶文化學習喝茶前為什么要洗茶?
還想了解》》喝茶不能吃什么?
談到“洗茶”一詞,恐怕每個喜歡喝茶的人都不陌生,從詞義上講就是“把茶葉洗一洗”之意。尤其用茶壺沖泡功夫茶時,人們習慣先將茶壺沖上水浸泡一會兒然后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稱之為“洗茶”。洗茶,顧名思義,用水將茶葉洗一洗。何物需洗?臟污之物也。茶既需洗,定為臟污之物,那么臟污之物豈可飲之?可見“洗茶”一詞用在茶藝流程中是多么的不合適。
認為這樣便可以把茶葉洗干凈了,可以放心的飲用了。不單常人有這種認識,就在茶學學術界亦有人把“洗茶”列為茶藝規范,在不少茶藝流程中把“洗茶”列成一道必經的環節。隨著飲茶之風的盛行,“洗茶”之舉可謂是愈演愈烈,甚至有擴散到高檔名優綠茶沖泡程式之勢,大有不洗不快之感。
據考證,“洗茶”一詞始于北宋,一直應用于泡茶飲用程式,至今約近700年歷史。《中國茶葉大辭典》“洗茶”條解釋:“洗茶即洗去了散茶表面雜質,且可誘發茶香、茶味。”由此可見,洗茶之風已經不是一年半載的歷史了,至今竟然已經洗了足足七個世紀。
茶童認為“洗茶”一詞應屬于早期文字工作者的字誤進而導致的詞誤。單從今天的“洗茶”這一操作過程來看茶童認為是有其科學道理的。眾人皆知,幾乎所有的茶葉在加工過程中都有高溫干燥這一工序,而且這一工序起著豐富與提高茶葉香氣和固定茶葉品質之作用。
大家也都知道剛做好的新鮮茶葉無論嗅聞干茶還是沖泡品飲都是非常好的,然而能夠隨時喝到剛做好的新鮮茶葉的人畢竟是少數,加上茶葉的生產具有季節性,即便是住在茶園里也未必有此條件。所以多數情況下,當茶葉與茶壺相見時,可能茶葉已經加工好有些日子了,那么茶葉在長期的運輸與儲藏過程中,其良好的品質活性自然會降低很多。
在此情況下,如果在品飲之前能用熱水激發茶葉喚醒其活性,然后再泡而飲之,其品質體現定會更加優良。就如人們每天起床之前,當鬧鈴把我們從睡夢中喚醒稍等片刻再起床,起來之后頭腦清醒,但如果一醒來馬上起床,可能會覺得頭暈腦脹了。所以在正式沖泡茶葉之前先用少量熱水浸潤茶葉,同樣對茶葉能起到喚醒作用。
但由于此喚醒過程非常像在洗東西,故早期的文字工作者把此過程記載成“洗茶”也就在所難免了。既然此過程有其存在的道理,我們當然不能擯棄,而且還要繼承發揚,只是茶童覺得應把此程序命名為“醒茶”,即為“喚醒茶性”之意。這也與前輩所著《中國茶葉大辭典》“洗茶”條解釋后半部分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