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們一家人分工。爸爸放肉餡,媽媽和姐姐包餃子,我則放餃子皮。我的笑臉蛋被餃子皮上的白粉弄得像花貓,惹得大家笑得臉都紅了,我也隨著他們笑,還把姐姐的臉也涂上白粉!
2、見我一愣,媽媽接著說了下去:“餃子源于我國有2600多年歷史。據說,餃子源自“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東漢時期的張仲景,在長沙太守期間,見白河兩岸鄉親肌寒交迫,骨瘦如柴,不少人耳朵僵凍潰爛,心不能忍,辭官為民行醫。冬天剛到,他讓弟子在南陽東關搭棚支鍋,把羊肉、辣椒和驅寒藥材一鍋同煮,熟后撈出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再煮制成“祛寒嬌耳湯”,每人每只嬌耳一碗湯服后周身血液上涌,兩耳發熱,寒氣頓消。凍耳很快治好。1700多年來世代承傳,人們每年冬至包食嬌耳以紀念張仲景恩師?!?。
3、餃子的形狀像元寶,在農歷新年吃餃子有“招財進寶”的意思。此外,人們為了討個吉利,就把代表吉祥的東西包在餃子餡里!
4、音樂里和著快樂的節拍,彩燈里閃爍著明亮的光彩,笑語里回蕩著幸福的余味,節日里濃縮著永恒的祝福。真心祝愿你春節快樂!
5、不一會我們就包好了餃子,于是我們把餃子放在鍋里煮,等待著它燒熟。不一會,餃子餡的香味就傳了出來,我就迫不及待德想打開鍋。但媽媽說還沒煮熟,我只好不做聲,繼續等待。又過了五分鐘左右,餃子終于開爐了。媽媽把先讓我嘗一下,誘人的香味早已迷惑了我,一口氣我就吃下了那個餃子,結果把我的舌頭燙得都失去了味覺,姐姐就在旁邊看我笑話,捂著嘴偷偷笑著。于是媽媽把餃子分在四個碗上,讓我們慢慢地吃!
6、餃子的來歷,除史書記載外,民間還另有一則傳說。從前有一個皇帝,整天不理朝政,只顧尋歡作樂,朝里奸臣得寵,忠良受害,鬧得國家貧窮交加,百姓怨聲載道。有一天,人稱\"潘素水\"的奸臣潘奇叩見皇上,言明他有個好主意,能使皇上長生不老?;噬下牶?,滿心喜歡。忙問:\"潘愛卿,有何妙法,快講與朕聽!\"潘奇奏道:\"人若能吃百樣飯,就可增壽延年成神仙,皇上可下令在各地招選名廚師,讓他一日三餐做新樣,吃到百種飯,不就如愿以償了嗎?\"皇上聽后連連點頭,即出告示,舉國招選!
7、一家人吃著自己做的餃子,別提多幸福了。新年嘛,一定要吃上餃子!
8、這時爸爸走過來說:“我還知道另一個傳說:女媧捏土造成人時,由于天寒地凍,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里咬著,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內包有餡(線),用嘴咬吃?!薄?/p>
9、對于餃子的來歷,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頗多!
10、餃子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等名稱。唐代稱餃子為\"湯中牢丸\";元代稱為\"時羅角兒\";明末稱為\"粉角\";清朝稱為\"扁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