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樂不思蜀:蜀:三國時期的蜀漢,始于昭烈帝劉備,終于漢懷帝劉禪。意為很快樂,不思念蜀國。原義指蜀后主劉禪甘心為虜不思復(fù)國。后比喻在新環(huán)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huán)境中。該成語與三國時期的劉禪有關(guān)。
2、百步穿楊:比喻善射者,也形容箭法或槍法十分高明。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將軍黃忠箭法過人。該成語與三國時期黃忠有關(guān)。
3、鼎足之勢: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原指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分天下。該成語與三國時期劉備,孫權(quán),曹操有關(guān)。
4、初出茅廬:指初次出來做事,現(xiàn)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剛到工作崗位上,缺乏經(jīng)驗。原指三國時期諸葛亮初出茅廬。該成語與三國時期諸葛亮有關(guān)。
5、偃旗息鼓:偃:仰臥,引申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軍時隱蔽行蹤,不讓敵人覺察。現(xiàn)比喻事情終止或聲勢減弱。該成語與三國時期趙云有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