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736年即開元二十四年,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裘馬清狂的漫游生活。該詩即寫于北游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時,是已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蓬勃勃的朝氣。
春望:本詩選自《杜詩詳注》這是杜甫安史之亂期間在長安所作的。安,指安祿山;史指史思明。唐肅宗至德元年八月,杜甫從鄜州前往靈武投奔肅宗,途中為叛軍所俘,后困居長安。該詩作于次年三月。全篇憂國,傷時,念家,悲己,顯示了詩人一貫心系天下、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這正是本詩沉郁悲壯、動慨千古的內在原因。
杜甫,公元712年至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