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Lí)姓源出有四:
1、 出自九黎的后裔。據(jù)《風(fēng)俗通義》等所載,九黎,古時為我國南方土生土長的龐大種族之一,相傳為少昊(傳說中古代東夷首領(lǐng))金天氏之時的諸侯。黎曾被封為北正(一說火正)官,掌管民事,其后裔有以字為氏,稱黎氏。
2、 出自黎國后裔。據(jù)《元和姓纂》等所載,商時有諸侯國-黎國,一個在今山西長治縣西南,商末被周文王所滅;另一個在今山東鄆城縣西。這兩個黎國的子孫,后以國為氏,姓黎。又據(jù)《風(fēng)俗通義》所載,這兩個黎國均為古部落“九黎之后”。
3、 出自帝堯的后代。據(jù)《元和姓纂》等所載,商末為周文王所滅的黎國,在周武王分封諸侯時,被封給帝堯的后裔,賜爵為侯,并且仍然沿用黎國的名稱。春秋時黎國遷都于山西黎城縣東北的黎侯城,后為晉國(在今山西西南部)所滅,其子孫后以國為氏而姓黎。
4、 少數(shù)民族改姓為黎。據(jù)《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后魏有代北鮮卑族復(fù)姓素黎氏,隨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改為漢字單姓黎氏,是為河南洛陽黎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