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堰河是個人,她的名字就是她出生的那個村莊的名字。她的村莊叫大葉荷,大堰河是諧音。艾青家鄉(xiāng)浙江金華方音“大葉荷”與“大堰河”是一樣的。大葉荷在距離艾青家的村莊畈田蔣村約有五華里的地方。這個村子很小。大堰河出生于窮苦人家,她的苦難經(jīng)歷正同祥林嫂那樣,連名字都沒有,只是以村莊的名字“大葉荷”替代為她的姓名。
2、她自幼就被販賣到畈田蔣村當蔣忠丕的童養(yǎng)媳。她在生了兩個孩子以后,丈夫蔣忠丕死了,為生活所逼,又不得不改嫁給姜正興為妻,過了勞碌孤苦的一生,死時只有一口很簡陋的棺材,一把紙錢的灰,幾把稻草蓋著棺材,旁邊也圍點稻草,就算是一個墳?zāi)埂?/p>
3、大堰河善良、勤勞、堅強,是舊中國農(nóng)村婦女的典型。她飽受了“四十幾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得到的是“數(shù)不盡的奴隸的凄苦”,但她心地善良,勤勞樸實,性格堅強。清早,搭好灶火,操勞飯食。
艾青出生時難產(chǎn),一位算命先生說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大堰河—我的保姆》詩意畫貧苦農(nóng)民家里撫養(yǎng)。他的養(yǎng)母就是大堰河(即浙江金華方言中“大葉荷”的諧音。她的奶媽是大葉河村人,她是童養(yǎng)媳,沒有自己的的名字,當?shù)厝艘虼司徒兴按笕~荷”)。
艾青5歲被領(lǐng)回家中開始讀書,但依然受到冷落,不準稱自己父親母親為爸爸、媽媽,只能叫叔叔嬸嬸。正如他自己所說:“他是在被冷落,被歧視的環(huán)境中成長的。”相比之下,他的養(yǎng)母大堰河卻給了他溫暖的母愛,得到了幸福的家的感覺。
這首詩寫于1932年的冬日。當時的詩人因參加“左翼美術(shù)家聯(lián)盟”被國民黨逮捕,被關(guān)押在看守所中。據(jù)詩人自述,寫這首詩時是在一個早晨,一個狹小的看守所窗口、一片茫茫的雪景觸發(fā)了詩人對保姆的懷念,詩人激情澎湃地揮筆寫下了這首贊頌勞動人民,詛咒黑暗世界的詩篇。
詩幾經(jīng)輾轉(zhuǎn),于1934年發(fā)表。詩人第一次使用了“艾青”這個筆名,并且一躍成為中國詩壇上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