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由來: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周期稱為“年”,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歷,以月亮圓缺的周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
關于春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其中幾種較具代表性的說法,春節源于臘祭,春節源于巫術儀式說,春節源于鬼節說等,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
春節的習俗:春節時必須祭祖,緬懷自己的祖先,激勵后人。貼春聯這種春節期間的活動從宋代開始盛行,每到過年時家家有貼春聯的習俗。守歲,俗稱“熬年”,是從吃年夜飯開始。
年夜飯是一年中最具家庭親情、充滿溫馨祥和的家宴,此時,人們不僅享受著滿桌佳肴,更享受著濃濃的親情和節日的喜慶。春節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和鄰里那里祝賀新春,舊稱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