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前打雷有什么說法 驚蟄前打雷好不好
民間認為驚蟄是開始有雷鳴的時節。驚蟄日及驚蟄日后聽到雷聲是正常的,主年景好,風調雨顧,五谷豐登。但忌諱在驚蟄日之前響雷。江蘇一帶有民謠云:“未蟄先蟄,人吃狗食?!币簿褪钦f如果在驚蟄日之前聽到雷聲,那么就預兆這年是兇年,收成不好,人們缺少糧食吃。
對于高山地區的農民而言,驚蟄前打雷是好的,民諺:雷打驚蟄前,高山好種田。
這是在高山地區所流傳的一句農諺,其意思是說在驚蟄節氣前就提前打雷下雨了,那對于高山地區的農民來說是好事情。因為山區的農田地勢高一些,而這樣的地勢也是有優勢的,那就是利于其儲水和排水,對于農作物的生長是非常有利的。
還有一句民諺是: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開
這句農諺的意思是說,還沒有到驚蟄節氣就已經出現了打雷、降雨的天氣了,那表示在后期主要是以低溫陰雨天氣為主,并且還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而這樣是不利農作物的種植和收成的。因為驚蟄節氣一到,農民就要開始忙著春耕了。而這個期間如果天氣持續低溫、陰雨,那對于農民春耕是不利的,同時低溫天氣還會導致農作物發芽、播種推遲,自然生長周期會受到影響,產量當然就會不高了。
科學解釋:
驚蟄正好在冬春交替時節,春氣開始萌動,而此時冷空氣的活動也還很頻繁。如果在“驚蟄”之前打雷,說明春氣萌動較早,暖濕氣流很活躍,冷暖氣流交匯后就容易出現持續的陰雨天氣,而這樣是不利農作物的種植和收成的。因為驚蟄節氣一到,農民就要開始忙著春耕了。而這個期間如果天氣持續低溫、陰雨,那對于農民春耕是不利的,同時低溫天氣還會導致農作物發芽、播種推遲,自然生長周期會受到影響,產量當然就會不高了。
關于驚蟄當天打雷:
驚蟄節氣這天開始出現打雷、下雨的天氣現象,那預示著這一年的糧食會大豐收。這是因為古人認為,在驚蟄這一天就應該打,畢竟“春雷響,萬物長”,在驚蟄節氣當天打雷了,那也表示這一年的節氣是準時無誤,這樣預示著今年風調雨順。
關于驚蟄這天打雷諺語有“驚蟄聞雷米似泥”、驚蟄春雷響,農夫閑轉忙等,“驚蟄有雨并閃雷,麥積場中如土堆”,這些諺語都在說明驚蟄打雷預示好年成。
驚蟄節氣正處乍寒乍暖之際,根據冷暖預測后期天氣的諺語有:“冷驚蟄,暖春分”等。驚蟄節的風也有用來作預測后期天氣的依據。如“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
現代氣象科學表明,“驚蟄”前后,之所以偶有雷聲,是大地濕度漸高而促使近地面熱氣上升或北上的濕熱空氣勢力較強與活動頻繁所致。不過“驚蟄始雷”的說法并不是在全國各地都適用的,從我國各地自然物候進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鳴的時間遲早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