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習俗 西方復活節有哪些習俗
1、復活節一般要舉行盛大的宗教游行。游行者身穿長袍,手持十字架,赤足前進。他們打扮成基督教歷史人物,唱著頌歌歡慶耶穌復活。如今節日游行已失去往日濃厚的宗教色彩。節日游行洋溢著喜慶的氣氛,具有濃烈的民間特色和地方特色。在美國,游行隊伍中即有身穿牛仔服踩高蹺的小丑,也有活潑可愛的卡通人物米老鼠。在英國,游行多以介紹當地的歷史和風土人情為主,游行者化裝成為蘇格蘭風笛樂隊以及皇宮衛士,吸引了眾多的游客。復活節的到來還使人們紛紛換上新衣。過去基督教教徒會在節前去教堂行洗禮,然后穿上自己的新袍,慶祝基督的新生。穿戴一新的習俗保留至今,因為人們認為節日里不穿新衣是要倒運的。復活節期間,人們還喜歡徹底打掃自己的住處,表示新生活從此開始。
2、復活節臨近時,糖果店的櫥窗里會擺滿精美的彩蛋。同時還有各種各樣的用來吸引孩子們的小禮物出售。上面裝飾有毛絨絨的羊毛做的小雞,小雞的嘴和腳都粘在卡片上。幸運的孩子可能從親友那里得到好幾種這樣的禮物。復活節彩蛋是為了給人們帶來快樂,它們代表著人們的美好心愿和分享季節更替的喜悅。
3、復活節(主復活日)是一個西方的重要節日,在每年春分月圓之后第一個星期日。基督徒認為,復活節象征著重生與希望,為紀念耶穌基督于公元30到33年之間被釘死在十字架之后第三天復活的日子。
復活節象征物有哪些
復活蛋
蛋象征春天新生命的開始,更象征耶穌復活走出石墓,所以到了十二世紀時,又開始有雞蛋的祝圣。其實四旬節守齋是禁止吃蛋的,到了十二世紀,才開始有雞蛋的祝圣。
傳統上,基督教徒習慣把蛋涂成紅色,請神父祝圣,然后將蛋送給朋友作為禮物。祝圣蛋的經文是祈求上帝使之成為健康的食品,并為慶祝耶穌的復活、懷著感激之情去食用,這便是復活蛋的起源。
復活兔
依據歐洲古老的傳說,野兔是一種終日不閉眼的動物,它們能在黑夜里觀看四周其它的動物。因此,野兔就代表著那黑夜中一輪皎潔的明月。再加上計算復活節是以春天月圓為基準,于是就將春天繁殖力強的野兔視為復活節的象征。
羔羊
在歐洲許多國家,復活主日均以羔羊肉為主餐,是為了讓人紀念摩西藉著羔羊的血,引領以色列人出埃及,而羔羊又是耶穌的預表——意即他是上帝圣潔的羔羊,藉他在十字架上所留的血,使人類的罪得以洗凈,脫離魔鬼的奴役。
面包
除了蛋和羔羊的祝圣,其實還有其它食品,例如奶油、乳酩、面包等的祝圣。在歐洲許多國家,人們都有烤制復活節面包的習慣,面包上劃有耶穌基督的字樣、或十字架、或羔羊的圖樣。因此,面包的祝圣禮也使人憶及基督的逾越奧跡。祝圣面包的經文使我們想到耶穌是永生的活糧。
百合花
百合花在復活節前后開放,近代被用作復活節的標志。花的球莖在地下腐爛后孕育出新的生命,比喻死亡之后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