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沒有龍和鳳凰,龍是中國傳說中的一種善變化,能興云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為眾鱗蟲之長,四靈之首,古籍記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說為細長有四足,馬首蛇尾,一說為身披鱗甲,頭有須角,五爪,《本草綱目》則稱龍有九似,為兼備各種動物之所長的異,其名殊多,有鱗者謂蛟龍,有翼者稱應龍,有角者名多它龍,無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稱龍,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在神話中是海底世界主宰,在民間是祥瑞象征,在古時則是帝王統治的化身。
“鳳”和“凰”在神話中原指兩種不同的神鳥,鳳是風鳥,凰則是光鳥,后世人通常將鳳和凰解釋為雌雄不同的同一種鳥,鳳和凰不是任何現實中存在的鳥類的別稱或化身,是因為有了“鳳凰”這個概念以后,人們才試圖從現實中找到一些鳥的形象,去附和、實體化這種并不存在于現實之中的鳳凰。
從古書上的觀點來看:
1、鳳是“神鳥”,跟現實里的鳥類并不存在任何關系,比附成任何現實中的鳥類都是不正確;
2、僅僅說“鳳”,而并沒有提到“凰”;
3、鳳是東方之鳥;
4、鳳的所在地為“風穴”。
實際上,在甲骨文里,“鳳”,“風”二字同音,同義,同字通用。
凰本字記作皇,古代文字中,皇,光相通。
能看得出,所謂“鳳凰”之鳳意指風神,鳳凰之凰意指火神,鳳凰兩個詞聯合意指風火相,古語又說,有鳳來儀,卻不說有凰來儀,又說風度翩翩,不說火度翩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