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田氏齊國
為什么說田氏齊國
在春秋戰(zhàn)國時(shí)代,齊國先后被姜氏與田氏統(tǒng)治。為了區(qū)別,分別稱為姜氏齊國與田氏齊國,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冊命田和為齊侯。公元前379年齊康公死,姜姓絕祀,姜姓齊國完全為田氏齊國取代。奔齊 齊桓公十四年,陳國公族內(nèi)亂,公子完為避禍奔逃至齊國。齊桓公欲封公子完為卿,公子完不受,只接受工正之職。陳公子完,媯姓,至齊國后以田為氏,為齊國田氏之祖。興起 前545年,田完四世孫田桓子與鮑氏、欒氏、高氏合力消滅當(dāng)國的慶氏。之后田氏、鮑氏滅欒、高二氏。田桓子對齊國公族“凡公子、公孫之無祿者,私分之邑”,對國人“之貧均孤寡者,私與之粟”,取得公族與國人的支持。齊景公時(shí),公室腐敗。田桓子之子田乞用大斗借出、小斗回收,使“齊之民歸之如流水”,增加了戶口與實(shí)力。是謂“公棄其民,而歸于田氏”。
導(dǎo)讀在春秋戰(zhàn)國時(shí)代,齊國先后被姜氏與田氏統(tǒng)治。為了區(qū)別,分別稱為姜氏齊國與田氏齊國,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冊命田和為齊侯。公元前379年齊康公死,姜姓絕祀,姜姓齊國完全為田氏齊國取代。奔齊 齊桓公十四年,陳國公族內(nèi)亂,公子完為避禍奔逃至齊國。齊桓公欲封公子完為卿,公子完不受,只接受工正之職。陳公子完,媯姓,至齊國后以田為氏,為齊國田氏之祖。興起 前545年,田完四世孫田桓子與鮑氏、欒氏、高氏合力消滅當(dāng)國的慶氏。之后田氏、鮑氏滅欒、高二氏。田桓子對齊國公族“凡公子、公孫之無祿者,私分之邑”,對國人“之貧均孤寡者,私與之粟”,取得公族與國人的支持。齊景公時(shí),公室腐敗。田桓子之子田乞用大斗借出、小斗回收,使“齊之民歸之如流水”,增加了戶口與實(shí)力。是謂“公棄其民,而歸于田氏”。

在春秋戰(zhàn)國時(shí)代,齊國先后被姜氏與田氏統(tǒng)治。為了區(qū)別,分別稱為姜氏齊國與田氏齊國,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冊命田和為齊侯。公元前379年齊康公死,姜姓絕祀,姜姓齊國完全為田氏齊國取代。 奔齊 齊桓公十四年,陳國公族內(nèi)亂,公子完為避禍奔逃至齊國。齊桓公欲封公子完為卿,公子完不受,只接受工正之職。陳公子完,媯姓,至齊國后以田為氏,為齊國田氏之祖。 興起 前545年,田完四世孫田桓子與鮑氏、欒氏、高氏合力消滅當(dāng)國的慶氏。之后田氏、鮑氏滅欒、高二氏。田桓子對齊國公族“凡公子、公孫之無祿者,私分之邑”,對國人“之貧均孤寡者,私與之粟”,取得公族與國人的支持。齊景公時(shí),公室腐敗。田桓子之子田乞用大斗借出、小斗回收,使“齊之民歸之如流水”,增加了戶口與實(shí)力。是謂“公棄其民,而歸于田氏”。齊景公死,齊國公族國、高二氏立公子荼,田乞逐國、高二氏,另立公子陽生,自立為相。從此田氏掌握齊國國政。
為什么說田氏齊國
在春秋戰(zhàn)國時(shí)代,齊國先后被姜氏與田氏統(tǒng)治。為了區(qū)別,分別稱為姜氏齊國與田氏齊國,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冊命田和為齊侯。公元前379年齊康公死,姜姓絕祀,姜姓齊國完全為田氏齊國取代。奔齊 齊桓公十四年,陳國公族內(nèi)亂,公子完為避禍奔逃至齊國。齊桓公欲封公子完為卿,公子完不受,只接受工正之職。陳公子完,媯姓,至齊國后以田為氏,為齊國田氏之祖。興起 前545年,田完四世孫田桓子與鮑氏、欒氏、高氏合力消滅當(dāng)國的慶氏。之后田氏、鮑氏滅欒、高二氏。田桓子對齊國公族“凡公子、公孫之無祿者,私分之邑”,對國人“之貧均孤寡者,私與之粟”,取得公族與國人的支持。齊景公時(shí),公室腐敗。田桓子之子田乞用大斗借出、小斗回收,使“齊之民歸之如流水”,增加了戶口與實(shí)力。是謂“公棄其民,而歸于田氏”。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