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扶貧工作并不是給貧困戶掏幾百塊錢就能解決的事情,而是要發展農戶現有的特色資源,從思想方面入手制定脫貧方針。如果說經濟貧困是硬貧困”,那么精神貧困就是軟貧困”,要幫貧困農民脫離硬貧困”,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扶貧,必須首先讓他們脫離軟貧困”。
2、破解軟貧困”難題考驗著扶貧干部的扶貧耐心、扶貧智慧。需要科學精準的理念,需要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對癥下藥。扶貧干部在精神扶貧”時不能操之過急,不能有畏難情緒,不能一聽群眾說不愿外出打工”不愿種地”不愿養羊養牛”就無計可施。不能一看到群眾猶豫退縮了,自己也猶豫退縮;不能一看到群眾不理解、不配合、不支持,自己就敗下陣來。
3、精神貧困的根源也有很多,比如文化水平不高、能力素質偏低、精神意志薄弱、區域文化或風俗習慣的影響、生活慣性的束縛、抗風險能力欠缺,等等。對這些問題每一個扶貧干部都應該有心理準備,也都應該俯下身子,拿出泥腿子的勁頭,拿出必勝的決心,下真功夫,千方百計地破除精神貧困的障礙,解決問題。
4、對于貧困戶,扶貧干部應該多做細心的宣傳引導,講清講透扶貧政策的利好,一次講不清就多講幾次,在村里的大喇叭中講不清,就到炕頭或地頭去講,用文件講不清就用脫貧的例子講。應該多進行手把手幫扶,多在細節上進行指導,尤其是要用好政策保障措施,通過能人帶動、鄰居示范,鼓舞貧困戶的信心,打消他們的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