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澤人民歷來好客,以忠厚淳樸著稱。敬長輩禮儀先行,重親友禮尚往來。禮儀習俗多而繁瑣,但又有“禮多人不怪”之說。婚喪嫁娶,年頭節下,都以行“跪拜禮”和“作揖”禮為主,30年代開始,才有“鞠躬禮”,但也只限于青年學生。解放以前民間沒有“握手禮”,尤其男女握手,那一定被視為男女“授受不清”。舊時行“叩頭作揖”禮,晚輩見長輩叩頭,平輩行作揖禮。尤其婚喪嫁娶可以說是災難性的,男人結婚,不知要磕多少頭,婚結過,褲子磨爛了,膝蓋皮也磨破了,數見不鮮。遇喪葬事更是叫苦不迭。但處于杜會的壓力,個人又無法改變。
至今農村舊習雖已有很大改觀,但上墳紀念祖先,遇喪葬事,磕頭禮儀仍在沿襲。
農村中普遍地存在著“吃飯了沒有”的問話,這是30年代(尤其是民國22年農村遭大災),人們處于饑餓死亡線上掙扎的時候,為關心他人而發出的問話,這在當時是禮儀的,也是對人尊敬、熱忱、友好的表示。這一習俗直到現在農村中仍在沿用。人與人飯后見了面問一聲“吃飯了沒有?”,實在顯得多余。因為現在的問題不是人們“吃飯了沒有”,而是吃好了沒有?吃肉了沒有?喝酒了沒有?也許是“禮多人不怪”的原故,問話人也實在是處于關心,自然不置可否。現在農村中個別農民生活上也還有許多困難,但有困難大家幫助一把,也不存在吃不上飯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