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重點;
1、世界政治多極化趨勢;
2、國際政治地緣合作與沖突;
3、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
4、經濟全球化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5、國際經濟的區域合作與競爭;
6、綜合國力的影響因素及提高綜合國力的途徑;
7、國家間關系的兩種表現形式合作與沖突;
8、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分布、特征和相互關系;
9、經濟全球化的含義及表現形式:經濟全球化一般是指資本、商品、服務、勞動、信息和人員超越國界,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擴散的現象,經濟全球化主要表現為市場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生產全球化、國際資本迅速流動等四大特征;
10、推動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因素:經濟全球化從根本上講是生產力發展的必須結果,具體來說,當代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因素包括科學技術、跨國公司企業經營國際化、國際貿易和投資自由化、邊界控制減弱等;
11.科學技術:科學技術最具世界性,也最早實現全球化,科學技術是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器,經濟全球化首先得益于科技進步,一方面,科學技術促進生產、銷售的規?;龠M世界統一的生產體系和技術體系的使用,使產品大量生產和銷售,另一方面,科學技術改進貨物和信息交流方式,縮短世界距離,加強經濟活動的全球;
12.經濟全球化的地理意義:發達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發達國家具有制造業和金融業發達,科技基礎雄厚、基礎設施完善、法制健全等優勢,主導世界貿易和金融市場,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13.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機遇和風險:發展中國家具有資源和勞動力優勢,有利于吸引發達國家的資金和技術,同時由于發展中國家還比較弱小,在世界貿易中處于相對被動地位,再加上有些國家政局動蕩不安,有可能使南北差距進一步擴大,經濟全球化是柄雙刃劍,它既帶來發展機遇,也伴隨著巨大風險,全球化浪潮勢不可擋,誰不參與誰就落后,廣大發展中國家是全球化體系中的重要成員,理應在全球化的進程中發揮組織者的作用,促進公平、公正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推動自身的經濟發展;
14.區域性經濟集團的共同特點:內向的保護性在區域集團內部,各成員國之間實行關銳互惠,取消貿易壁壘,加強技術合作,組成共同市場,實行經濟互補合作,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
15.綜合國力基本要素構成及其對綜合國力的貢獻;
16.我國提高綜合國力的主要途徑: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也在尋求采取適當對策,以不斷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