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的“重陽節”是指農歷的九月初九。
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時間在農歷九月初九。由于“九九”諧音“久久”,所以古人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并逐漸衍生出登高“辭青”、觀賞菊花、飲菊花酒、插茱萸等一系列民俗。
重陽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在唐朝被定為正式節日,到了魏晉時期,重陽節有了賞菊、飲酒的習俗。
重陽節前后,秋高氣爽,此時出游登高、觀菊賞景,在時令上是最合適不過的。民間還有“辭青”的說法,也是因為“九月九”之后,天氣更加寒涼,草木開始凋零,重陽節的“辭青”正好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對應。
古代,還流行重陽節插茱萸的習俗。過去醫療條件差,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并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喜歡在這一天佩戴茱萸辟邪求吉,所以重陽節又稱“茱萸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