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風俗文化和習俗在不同的地區有著差別的存在,那么霜降這一個節氣,會在哪一天來到我們的身邊呢?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了解到不同地區,對于霜降這一天到來有什么樣的習俗,因為可以更好的幫助我們去拓寬自己的視野,了解更多的知識。
霜降的時間
在我國每年公歷10月22日至24日視太陽到達黃經210度為霜降。天氣已經開始變得寒冷。
霜降的習俗
1、吃柿子
在中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僅可以御寒保暖,還能補筋骨。泉州老人對于霜降吃柿子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有些地方對于這個習俗的解釋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唇都會裂開。
2、吃鴨子
在閩灣地區,霜降這一天要進食補品,也就是北方常說的“貼秋膘”。閩南有句諺語,叫做“一年補通通,不如補霜降”,充分表達出閩臺民間對霜降這一節氣的重視。每到霜降時節,閩臺地區的鴨子都會賣得非常火爆。
霜降節氣的忌諱
1、忌無霜
我國的江蘇一些地區,有忌諱霜降日不見霜之說。有句諺語:“霜降見霜,米爛陳倉。”若未到霜降而下霜,稻谷收成受到影響,米價就高,有諺語說:“未霜見霜,糶米人像霸王。”云南謗語說:“霜降無霜,碓頭沒糠。”霜降無霜,來年可能鬧饑荒。也有該語云:“霜降無霜,來年吃糠。”意思為霜降無霜,主來歲饑荒。彝族還忌霜降日用牛犁田,否則將會導致草枯。
2、忌秋凍
霜降“之時已進入深秋。民間歷來有”春捂秋凍“一說,但霜降后溫差變化較大。霜降期間,晝夜溫差很大,一旦有寒潮來襲,晝夜溫差可達10T以上。在寒冷的刺激之下,人體的植物神經功能容易發生紊亂,胃腸蠕動的正常規律或被擾亂。人體的血管也會在受到寒冷刺激后,出現相應的收縮,使血壓驟升。因此,在霜降時節心腦血管疾病,如心梗、心絞痛、腦梗等發病率也開始上升。此外,霜降時節也是易犯咳嗽的季節,是慢性支氣管炎容易復發或加重的時期。因此,這個時節忌諱”秋凍“,尤其要注意保持身體的溫度,多穿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