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的寓意
1、繼承傳統習俗: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貼春聯也是繼承傳統習俗的一種方式,代表著我國傳統文化種延續。
2、增加節日氣氛:過年貼春聯也是為春節這個重要節日,增添了非常喜慶的氣氛。而且很多人家也會在大紅春聯上方掛上大紅燈籠,寓意著來年紅紅火火。
3、驅邪保平安:貼春聯的習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古人貼春聯的本意就是為了驅邪保平安,而我們在春節貼春聯也是傳承了古人寄托愿望的方法,保佑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闔家幸福。
對聯的使用方法
1、貼
按照各地習俗的不同,貼春聯的時間也稍有差異。俗話說:“二十八,貼花花”,也有些地方的民謠里有“二十九,貼倒酉(意即貼春聯)”一說,春聯什么的都在臘月二十八、二十九貼,但大多數還是照個人的時間安排來選擇貼的時間。“地增鴻連滿門財,天賜吉祥全家福。”根據普通話上下聯均以第二聲陽平收尾,根據平水韻還能區分平仄。在沒有橫批而且上聯氣勢弱于下聯才使用上仄下平。
對聯的上聯貼哪邊:要看橫批的書寫,如果橫批是從右向左書寫,上聯就應該貼在右邊,反之上聯則貼在左邊。另外,對聯除了對仗等要求外,一般應上仄下平,就是上聯結尾字的音調應該落上聲和去聲,下聯結尾字的音調應該落在平聲。
2、摘
與貼春聯有比較集中的時間不同,摘春聯的時間各地差異較大。依照各地民俗的不同,分有整年說、過節說和自然脫落說三種主要類型。整年說。春聯有喜慶吉祥之意,所以“舊”春聯需等到來年貼春聯的時候才摘除并貼上新的春聯,寓意辭舊迎新,福運一年。在這一整年里,如果春聯有破損,需及時修補。
過節說:春聯作為驅趕“年獸”的法寶之一,待到“年”過完后,春聯就可以摘了。按各地民俗的不同,有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算作過完年的,也有農歷“二月二”龍抬頭的時候算過完年的等等。隨著城市的發展,出于市容市貌、物業管理等方面的考慮,一些地方和單位也有在春節長假期間或是春節長假之后摘除春聯的統一要求。
自然脫落說:所謂自然脫落就是把春聯貼上后就不顧不管,任憑春聯被風吹雨打,自然脫落。亦或看到春聯被風吹雨打后破爛不堪了,就直接摘掉。
3、燒
對于摘下來的春聯,還有“燒春聯”一說,就是將摘下來的舊春聯燒掉,寓意將所有的晦氣燒掉。中國民間有一種神話的傳說:春聯即為天上的神仙,當春聯燒掉后,就會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報告民間的情況,希望天神能給民間的家庭帶來好運等等美麗的傳說故事。由于春聯在民俗里屬于祥物,所以肆意破壞(焚燒、撕毀、涂畫等)春聯的行為是一種不道德行為。
4、對法概要
上聲、去聲及入聲字為上聯,平聲為下聯。也有例外,如毛澤東截王勃句創作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上聯平聲收尾,下聯仄聲收尾。大紅春聯表達了自己對新的一年的希望,烘托出濃濃的節日氣氛,是用民間藝術形式表達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貼春聯也有很多講究,若是貼得不當,就會被人笑話。
傳統貼春聯的方法為,面對大門時,上聯在右,下聯在左,橫額文字順序為從右至左。另一種是常用的貼法。解放后由于橫式書寫格式改為由左向右,春聯也可以上聯在左,下聯在右,橫額順序也是從左至右,適合人們的閱讀習慣。若是將兩種春聯貼法“混合使用”,就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