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公歷9月25日)子夜,弘歷出生于北京雍親王府東書院“如意室”, 幼名“元壽”。生母熹妃是雍正帝的妾室格格(一說為侍女)。 康熙年間,雍正患上了時疫,病情非常嚴重,幾乎喪命,鈕枯祿氏侍奉殷勤,煎湯熬藥,無不周到。雍正康復后,對其尤有鐘愛。后1711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皇四子弘歷于雍和宮邸。
雍正登基為雍正帝,先封鈕祜祿氏為熹妃,進而晉為熹貴妃。1723年(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密建皇儲,將弘歷名字書寫好,放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后,弘歷二十五歲即帝位。
外界相傳乾隆帝不是雍正的親生兒子,而是海寧陳閣老陳世倌之子。在雍親王(雍正)福晉分娩的那一天,恰好陳閣老的夫人也生下了一個孩子,只是前者是女孩,后者則是個男孩。此時的雍正聽說后,密令家人將陳閣老請來,并強調一定要帶著小孩。
然后借口福晉要看孩子,將小孩帶入內室,將自己的女孩換給陳家。陳家后來發現不對,但不敢聲張。后來因為乳母多嘴讓弘歷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才六下江南時,暗去海寧省親。
當然外界還有另一種說法,《實錄》記載:雍正帝即位,封格格鈕祜祿氏為熹妃。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浩瀚的皇家檔案庫中,還有一份《雍正朝漢文諭旨匯編》的檔案,卻與其他正史完全不同。
根據這份檔案的記載:“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奉上諭、尊太后圣母諭旨:側福金年氏封為貴妃,側福金李氏封為齊妃,格格錢氏封為熹妃,格格宋氏封為裕嬪,格格耿氏封為懋嬪?!?/p>
問題來了,這位錢氏與鈕祜祿氏極有可能是同一個人,同一個人為啥要有兩個姓氏呢?我們可以大膽猜測一下,雍正帝娶了漢人錢氏,為了避“滿漢不婚”的嫌,就把錢氏改為滿洲的旗籍,說她是鑲黃旗的鈕祜祿氏。
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代為何要刻意隱瞞錢氏呢?道理很簡單,康雍乾時期,滿蒙通婚屬于祖制,而滿漢通婚則有違祖制,以擁有漢族血統的皇子繼承皇位,滿族的王公大臣是不會服氣的,所以說,漢族的錢氏必須消失,具有滿洲高貴血統的鈕祜祿氏應運而生。
之后關于乾隆生母的野史傳說陸續出現。除了前文說的錢氏、鈕祜祿氏、海寧陳家兒媳說等,還有齊妃李氏說,南方“傻大姐”說、承德貧女說、熱河漢女李金桂說……孰是孰非,莫衷一是,乾隆帝生母究竟是誰成了歷史懸案。
從邏輯上說,弘歷不是雍正的長子。也就是說,雍正并不擔心無人繼承他的王位。而且,“九子奪嫡”的皇位之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雍正怎么敢與他人交換孩子,而給政敵留下話柄。血統歷來為儒家人倫所重視,在封建社會由是,以堂堂皇家之尊,不可能與普通臣民交換兒子,以致亂了皇家血統。
因此,弘歷身世之謎可以確切地說子虛烏有。有學者認為,雍正的繼位很大程度原因是因為弘歷的關系,是康熙看好弘歷,才給雍正做皇帝。
康熙大帝有97個皇孫,能養育宮中親自教導的少之又少,弘歷即是其中之一,康熙第一次見到弘歷的時候,就感覺很親切,非常寵愛他,后來弘歷在御制詩集中多次寫詩懷念祖孫二人相處時的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