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寧宗賜周敦頤謚號為元,因此又被稱為元公。
周敦頤,字茂叔,謚號元公,北宋道州營道樓田堡人,因定居廬山時,為紀念家鄉而給住所旁的一條溪水命名為濂溪,并給自己的書屋命名為濂溪書堂,并終老于廬山濂溪,所以世稱濂溪先生,曾任江南東道南康軍刑獄,文學家,哲學家,是宋朝儒家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著有《周元公集》《愛蓮說》《太極圖說》《通書》。
周敦頤在治學中,提出許多新問題,并作出新的論斷,把儒學推進了一步,所提出的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主靜、至誠、無欲、順化等理學基本概念,為后世的理學家反復討論和發揮,構成理學范疇體系中的重要內容,成為宋明理學的開山祖師,南宋理宗時,詔從祀孔子廟堂,其理學奠基者地位為官方所承認。
公元1072年,周敦頤不幸感染了瘴癘,辭官歸隱定居在廬山蓮花峰下,他將母親的墳墓也從潤州遷來葬在離他居所很近的地方,他將門前的小溪正式命名為家鄉的濂溪,定居于江西廬山濂溪書堂,公元1073年6月中,病死于廬山濂溪書堂,終年5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