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多層住宅的得房率最高,基本控制在85-90%正常,小高層得房率約80-85%正常,高層一般在75-80%正常,辦公樓為55-60%正常。
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戶支配的面積(也就是套內建筑面積)與每戶建筑面積(也就是銷售面積)之比。
套內建筑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套內墻體面積+陽臺面積。
銷售面積(也稱套型建筑面積)=套內建筑面積+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俗說“公攤面積”)。
得房率是買房比較重要的一個指標。計算房屋面積時,計算的是建筑面積,所以得房率太低,不實惠,太高,不方便。因為得房率越高,公共部分的面積就越少,住戶也會感到壓抑。一般,得房率在80%左右比較合適,公共部分既寬敞氣派,分攤的面積也不會太多,比較實惠。
得房率并非越高越好,得房率和公攤面積有著直接聯系,與小區的相關配套密不可分,如果得房率過高,相對的公共部分的面積就會越少,那么就有可能會影響到樓梯的寬度、大堂的舒適度、電梯間的數量等,所以樓盤的得房率也需要一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