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文理論:核心概念為考據(jù)。強調(diào)“義理、考據(jù)、詞章,三者不可偏廢”,要以“詞章”為手段,以“考據(jù)”為憑借,來闡發(fā)儒家的“義理”,,使文章具有更完整的體系和周密的理論性.。
2、桐城派:
1、簡介: 清代中葉一個很有影響的散文流派。以其代表人物方苞、劉大櫆、姚鼐均是安徽桐城人而得名。
2、桐城派所寫:主要是應(yīng)用文學(xué),尤以碑志、傳狀為最多,此外還有一些議論文以及記事小品和描寫山水景物的文章,成就以后者為高。
3、文章評價:大都文理清順,簡潔明了,語言通暢。有些作品還具有一定的戰(zhàn)斗性。也有一些作品內(nèi)容比較貧薄,生動性不夠。
4、文風(fēng)形成:由程朱的理學(xué)思想、韓歐的文章法度和八股時文的巨大影響三種因素相互交融而形成的。
5、主要成員:方苞、劉大櫆、姚鼐、魯絜非、吳嘉賓、歐陽兆熊、梅曾亮、管同、姚瑩、方東樹、曾國藩、吳汝綸、黎庶昌、林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