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三月初三又稱上巳節,是壯族地區最為隆重的民族傳統節日和歌圩日。過節美食必不可少,在南方的很多地方,這一天都有吃薺菜煮雞蛋的習俗,甚至有“三月三,薺菜當靈丹”的說法。為什么三月三要吃薺菜呢?除了吃薺菜煮雞蛋,三月三還有哪些傳統美食?
三月三為什么要吃薺菜?
關于三月三薺菜煮雞蛋的由來,據說,還是名醫華佗所創的。有這樣一個傳說:三國時期,名醫華佗來沔城采藥,偶遇大雨,去一老者家中避雨時,看到老者被頭痛、頭昏等病癥,折磨得厲害。華佗隨即替老者診斷,并在老者園內采來一把薺菜,囑老者取汁煮雞蛋吃。老者在吃了以后,頭突然不痛了,眼睛也不花了。于是,這個方法很快就傳開了,人們都紛紛用薺菜煮雞蛋吃,漸漸在沔城形成了風俗,江漢平原一帶也盛行起來了。由于華佗給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月初三,因此,便有了“三月三吃薺菜煮雞蛋,一年不頭疼”的習俗,并延續至今。
吃薺菜有什么好處?
1、預防骨質疏松
薺菜的含鈣量比一般蔬菜都高,被稱為補鈣菜。通過食物營養成分表可查出,每100g薺菜中含鈣230毫克,比牛奶、酸奶還高。盡管薺菜中的鈣吸收利用率不如奶制品,但其含鈣量高,算得上是一種很高的補鈣食材。所以,經常食用薺菜可以起到補鈣效果,能夠幫助中老年人預防骨質疏松。
2、調節血壓
薺菜中的鉀元素含量也極為豐富,據測定,每100g新鮮薺菜中含有218毫克鉀。鉀可以促進鈉的排泄,有助于調節機體血壓水平,從而起到穩定血壓的效果。除此之外,薺菜中含有的谷甾、蕓香甙、膽堿、黃酮素等成分也具有降壓作用,同時還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因此,薺菜對高血壓人群來說,是一種極好的蔬菜。
3、止血
薺菜中所含的薺菜酸能夠縮短出血和凝血的時間,具有較好的止血效果。薺菜在農村非常常見,在過去,人們在野外流血時,就會采一把薺菜搓一搓敷在傷口處用來止血。
三月三還有哪些傳統美食?
五色糯米飯
每年農歷三月三或清明節時節,壯族、苗族、布依族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飯。因糯米飯呈黑、紅、黃、白紫5種色彩而得名,又稱“烏飯”。其中,壯家人將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豐登,也是一種團結友愛的象征。除了農歷三月三外,壯日、中元節,甚至過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飯吃。在孩子滿月、新居落成等喜慶日子里,也要蒸煮五色飯分送左鄰右舍。
蒿子粑粑
蒿子粑粑又稱蒿子粑。是傳統江南青團衍生出來的另一種做法。每年農歷三月三日吃蒿子粑,是安徽江淮,江南一帶漢族民間傳統風俗。每年三月,家人采來粑粑蒿的嫩葉,洗凈,然后拌以粘米和糯米粉,做成扁平溜圓的粑粑,放入鍋內,用旺火蒸熟,吃起來軟糯香甜可口。
水菊粑
每年農歷三月三,在安慶太湖縣、潛山一帶,有吃水菊粑的習俗。水菊又名鼠曲草,清明菜、寒食菜、粑菜,四五月開細小的頭狀花。在我國的華中、華東、華南及西南各省的原野、田坎、路旁均有生長。春季可以采摘嫩莖葉洗凈,拌入糯米面中,蒸熟或者油炸食用,西南各省稱作“清明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