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我國的河流有遼河、海河、大渡河、塔里木河、淮河、烏江等等。那么,河流怎么形成的?河流是如何形成的?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河流怎么形成的
河流一般是在高山地方生成源頭,然后沿地勢向下流,一直流入湖泊或海洋。河流是地球上水文循環的重要路徑,是泥沙、鹽類和化學元素等進入湖泊、海洋的通道。
有些河流發源于高山泉水,有些是山區所降雨雪長年積累形成。這些泉水或雨水、雪水順著山勢向低洼處流去,形成一條條小溪,這些小溪又不停地匯合到同一水道形成了河流。
在河水不停流瀉的途中,許多溪流加入到水流中,使水量越來越大,河面越來越寬,一條大江大河就產生了。
河水奔流時可以改變地勢,沖走土壤,挖出深谷。喜馬拉雅山的喀利根德格河的河谷是世界上最深的河谷之一,深達5500米。
我國多數河流,特別是東部季風區的河流,補給水源主要靠雨水。我國降水地區分布由東南向西北遞減,河網密度也受到降水的影響,由東南向西北減少。
河流補給形式
降水、冰川積雪融水、地下水、湖泊和沼澤都可以構成河流的水源。不同地區的河流從各種水源中得到的水量不同;即使同一條河流,不同季節的補給形式也不一樣。這種差別主要是由流域的氣候條件決定的,同時也與下墊面性質和結構有關。例如,熱帶沒有積雪,降水成為主要水源;冬季長而積雪深厚的寒冷地區,積雪在補給中起主要作用;發源于巨大冰川的河流,冰川融水是首要補給形式;下切較深的大河能得到地下水的補給,下切較淺的小河很少或完全沒有地下水補給;發源于湖泊、沼澤或泉水的河流,主要依靠湖水、沼澤水或泉水補給。此外,人類通過工程措施,也可以給河流創造新的人工補給條件。
河流水量補給是河流的重要特征之一。了解補給特征,有助于了解河流的水情特征和變化規律。
河流補給特點
1、降水補給
雨水是全球大多數河流最重要的補給來源。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的水量及其變化與流域的降水量及其變化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中國廣大地區尤其是長江以南地區的河流,降水補給占絕對優勢。據估計,中國河流年徑流量降水補給約占70%。河流水量與降水量分布一樣,由東南向西北遞減;河流多在夏秋兩季發生洪水,也與降水集中于夏秋兩季有關。
2、融水補給
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的水量及其變化與流域的積雪量和氣溫變化有關。這類河流在春季氣溫回升時,常因積雪融化而形成春汛。春季氣溫和太陽輻射不像降水量變化那樣大,所以春汛出現的時間較為穩定,變化也較有規律。中國東北地區有的河流融水補給占全年水量的20%,松花江、遼河、黃河的融水補給可以形成不太突出的春汛。西北山區中山帶的積雪及河冰融水,是山下綠洲春耕用水的主要來源。高山冰川融水補給時間略遲,常和雨水一起形成夏季洪峰。
3、地下水補給
河流從地下所獲得的水量補給,稱地下水補給。地下水是河流較經常的水源,一般約占河流徑流量的15%~30%。地下水補給具有穩定和均勻兩大特點。深層地下水因受外界條件影響較小,其補給通常沒有季節變化,淺層地下水補給狀況則視地下水與河流之間有無水力聯系而定。
4、湖泊與沼澤水補給
湖泊、沼澤水補給量的大小和變化,取決于湖泊和沼澤對水量的調節作用。湖泊面積愈大水量愈多,調節作用愈顯著。一般說來,湖泊沼澤補給的河流水量變化緩慢而且穩定。
5、人工補給
從水量多的河流、湖泊中,把水引入水量缺乏的河流,向河流中排放廢水等,都屬于人工補給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