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驁的讀音是méng、ào。
蒙驁本是齊國人,秦昭襄王在位時期(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他從齊國西入秦國侍奉秦昭襄王,官至上卿。
蒙驁簡介:
蒙驁歷仕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始皇四朝,數次率軍出征,屢立戰功。先后奪取韓國十余座城池、趙國三十余座城池、魏國五十余座城池,使秦國得以設立三川郡和東郡,并讓秦國疆域與齊國相接,對韓國、魏國形成三面包圍之勢,為日后秦始皇統一六國打下堅定的基礎。
秦莊襄王二年(公元前248年),秦莊襄王派蒙驁率軍攻打趙國,平定太原。
秦莊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蒙驁率軍攻克魏國的高都(今山西省晉城市)、汲縣。繼而攻打趙國的榆次(今屬山西省)、新城(今山西省朔州市)、狼孟(今山西省陽曲縣),一共奪取三十七座城池(《史記·蒙恬列傳》記載為秦莊襄王二年)。同年,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率領燕、趙、韓、楚、魏五國聯軍攻打秦國,在黃河以南打敗秦軍,擊退蒙驁,于是魏無忌等軍解兵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