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也稱作藏語系佛教,多年來與西藏民族文化融合了,自成一體,不過這也是佛教文化的一部分。西藏佛法的傳承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師徒或者家族的傳承,另一種是活佛轉世。那么什么是活佛轉世呢?
按佛教說法,轉世的活佛主要是具有一定名望的大喇嘛和活佛。活佛轉世的首創者是噶舉派。13世紀中期便開始活佛轉世。活佛轉生是通過降神、占卜選定靈童,繼承法位,。到了清代,由于政府奉行興黃教“輯藏安邊”、“安眾蒙古”的懷柔政策,藏傳佛教格魯派勢力發展很快,為了適應格魯派勢力發展和教派首領的穩定,很快便形成了格魯派四大活佛轉世系統:達賴喇嘛轉世系統,班禪額爾德尼轉世系統,章嘉轉世系統,哲布尊丹巴轉世系統。
這四大轉世系統均源于該派創始人宗咯巴四大弟子?;罘疝D世制度形成之后,格魯派各主屬寺廟都爭相效法。于是蒙藏各地都出現了不同等級的大大小小的活佛。據史書所載,到清末時。僅在蒙古地區的“喇嘛寺廟就數以千計”,大小活佛不計其數。
13世紀以前,藏傳佛教的各教派都采用家族式傳承方式,如藏族歷史上最早形成的教派寧瑪派的傳承最初是家庭世代繼承,寧瑪派的創始人“三素爾”就是祖孫三代,素爾波且之后是由其養子窮·喜饒札巴襲養父之業,再后由素爾窮之子卓浦巴·釋迦僧格領導寧瑪派。三素爾之后,由于寧瑪派的勢力日漸興盛,寺廟也逐漸多了起來,傳承就以師徒相傳為主。
薩迦派采用的是基本上以昆氏家族為基礎的家族內部傳承方式。如“薩迦五祖”中的初祖貢噶寧波是該派創始人袞卻杰波的兒子,二祖索南孜摩、三祖扎巴堅贊,都是貢噶寧波的兒子,四祖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贊是扎巴堅贊的侄子,五祖八思巴·洛追堅贊則是薩迦班智達的侄子。
噶舉派雖然支派很多,但大多采用師徒傳承的方式。藏傳佛教其他的一些小教派,如希解(zji-byed-pa)、覺宇(good-yul)、覺囊(jo-nang)等等,也都采用師徒傳承的方式。
隨著藏傳佛教教派間爭斗的加劇和教派內部一師多徒爭襲上師法位的矛盾加深,為了保證教派的穩定和領導權的和平傳遞,傳統的師承方法和世俗社會的世襲制度都有一定局限性,于是出現了藏傳佛教最有特色的活佛轉世制度。
活佛轉世制度可以說是藏傳佛教的一個創舉。在這里,活佛的傳承既不是通過家族式的繼承,也不是通過現代意義上的選舉,而是通過“轉世”這一宗教化的手段完成的。這種傳承方式把佛教的基本教義、儀軌和藏族宗教上層錯綜復雜的政治因素、宗教因素協調起來,巧妙地解決了宗教首領的地位和政治、經濟權力的傳承和延續問題。因此活佛轉世從一開始出現,就和政治有著不解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