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本名武珝(xu),后改名武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
2、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與漢朝的呂后并稱為“呂武”。武則天為荊州都督武士彟次女。
3、十四歲時,進入后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 。唐高宗時封昭儀,后為皇后,尊號“天后”,與高宗并稱“二圣”。高宗駕崩后,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
4、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稱“神都”,建立武周。
5、武則天在位前后,大肆殺害唐朝宗室,興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所以使得賢才輩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晚年逐漸豪奢專斷,漸生弊政。
6、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等發動“神龍革命”,擁立唐中宗復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復唐朝后,為其上尊號“則天大圣皇帝”。
7、同年十一月,武則天于上陽宮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遺命,改稱“則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謚為“則天順圣皇后”。
武則天稱帝的歷史背景是什么
公元690年,武則天自立為皇,開創周武王朝。那么武則天稱帝的歷史背景是什么呢?
有人說“唐有胡氣”。隋唐的皇族基本都是北周的重臣或是北周重臣的后代,李淵的祖先李虎便來自于北周八柱國之一。
鮮卑族以狩獵畜牧為生,最早的時候居住在漠北。他們的生活習性便造成了鮮卑族的男性經常數天或者數月都在外面,而家中則是由婦女主持著家政和與外面聯絡,漸漸地也就能夠獨擋一面,養成了發號施令的習慣。
北魏的孝文帝開始便大力的提倡漢文化,但是對于鮮卑族來說作用不大,他們的民風民俗依然保留了不少。曾有文明太皇太后馮氏臨朝稱制長達25年之久的先例;隋朝的獨孤皇后也終身干政,對隋朝的政治生活影響甚大;唐高祖李淵的妃嬪張婕妤等更是屢屢干政,被說是“胡氣”。
唐朝的風氣非常地開放。唐朝的婦女積極地參加社交和經商之類的活動,公主宗女更是自己開府立戶聚集賢能,引薦才士。更有民間女子陳碩真組織起義,自立為皇。當時的北方少數民族繼承父業的時候就有將其姬侍一并繼承的習慣,李治將武則天納為自己的昭儀,而武則天又是其父的妾室,這也是“胡氣”的表現。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加上當時唐朝所面臨的種種政治等因素,中國歷史上唯一正統的女皇帝就這樣誕生了。